教材是新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预设的基本线索。没有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就没有对文本的正确把握,我们的教学就会偏离方向,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也就会不知所云,丧失学习兴趣。
把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地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把握教材内容。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我们拿到教材后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吃透教材,感悟文本,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平等对话。只有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内涵外延和深度广度,才能最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是教学内容的知识核心。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思路要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我们备课的目的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在认真研究教材、学生和环境等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做到“五精”,这五精指1、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任务。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把握三维目标,注重三维目标的互动整合,逐步形成素质。2、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创设应有利于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合作学习;有利于自主体验;有利于全员参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节课,怎样导入,怎样过渡,怎样总结;安排哪些环节,哪个环节先,哪个环节后,哪个环节主,哪个环节次;这些环节分别指向什么目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等等,我们都得认真思考。3、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是思维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活动,师与生、生与生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主要是靠教师的提问、学生的答问、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之下进行思维和交流信息并相互启发,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回答和信息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的进程。所以备课的重点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4、精心设计作业。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改从-学生出发,要在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前提下设计作业。
熟悉教材、备学生在写教案之前,先静下心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勾词句、作批注。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例如: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兴趣点、学习动机、学习时间和生活环境等。教师备课时,可以采用自然观察法、书面材料法、谈话法、调查研究法、测验法等进行学情分析。
重视集体备课在自己独立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研组集体备课,认真聆听同备课组主备人和同备课组其他成员的想法和建议,对教案进行再次修改。
总之,要想备好一节课就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用集体的智慧有效备课,有效教学,使备课真正意义上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