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末,上午9点,之意书社内已座无虚席。戴着耳机捧着英语书默读的小姑娘,奋笔刷题的“眼镜男”,还有在妈妈的辅导下做着算术题的小男孩儿……
很庆幸,亳州城建集团在市区建安文化广场打造了这样一处亳州人的精神家园。这里虽然位于市区,但是闹中取静,坐落于亳州宾馆正对面的中心位置,成为来往亳州旅游亦或是市民群众心中的不二打卡地。
当你被琳琅满目的书籍所环抱,周围始终氤氲一股书香之气,一种对文化的敬畏感便油然而生。假如你不经意间打了一个喷嚏或是咳嗽一声,都唯恐影响到周围“沉浸式”求知的人们。
抬头间,三个熟悉的身影漫步入我的眼帘,目光交汇中,他们也微笑着向我示意,那是市作协副主席、谯城区作协主席杨勇,区作协副主席、亳州康美中药城副总经理苏标与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之意书社负责人王旭经理。
相请不如偶遇,真是心有灵犀间,恰是故人来。
在这里遇见他们,让我自然把之意书社与道德中宫联系到了一起。虽然,听起来像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从传承、传播“亳文化”的角度说起来,这两个地方还是有渊源的。
古人云: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如同齐鲁文化、荆楚文化、苏北文化等一样,亳州作为中原腹地,凸显出浓厚地域特色的“亳文化”。“亳文化”的灵魂是“道学”。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老庄哲学,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玄学等等,均在亳州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印刻了浓墨重彩的精神风貌。
在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做文化论坛的人,自是一些有文化情结的。2016年10月,杨勇、苏标、李丹崖兄弟铿锵三人行,在道德中宫发起了一个名叫“道乡说道”的公益性文化论坛。市作协主席孙志保,市美协主席任明,市书协主席潘克军等大咖都曾在论坛友情出讲,亳州籍书法大家、央视百家讲坛书法主讲第一人于钟华教授开讲时,现场与网络直播同步进行,为“道乡说道”论坛圈粉几万人。三年之内,其中50期“道乡说道”论坛成果汇集成一本《花满道乡》,形成近年来亳州的一个文化符号。建安文化广场全面升级改造之后,论坛的阵地就逐渐转移到了广场之内的之意书社。客座嘉宾的范围扩大到省内外乃至全国知名的学者、作家等文艺群体。北大文学博士张一南的新书《年轻人的国文课》,光明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常河的《一脚乡村一脚城》,中作协会员、全国著名小说家杨小凡的《某日的下午茶》,中作协会员、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得者杨老黑的《金马驹》等新书分享会场景历历在目,至今仍感记忆犹新。
近朱者赤。我终于以文学的名义,为自己的精神找到了出口,逐渐从一名观众转变为写作者。
二
时光穿越回2022年8月,那是“谯城作家看谯城”采风活动的第7站,区作协的10多位作家陪同亳州籍军旅作家李亚老师来到他的故乡,来到我下派的李腰村。作为东道主,“导游”的使命让我责无旁贷。
一行人浏览了村部新建的乡村党建大礼堂,新村文化广场、农耕馆,博艾玩具厂,访问了养牛大户以及“最美家庭”户代表。最后,我们一起来到了王桥村。
王桥,是我们李腰村的“明星”。在作家眼中,这个不大的集市是发生过很多故事、走出过很多人物、可以让人聊上几天几夜的地方。在李亚的《电影与自行车》与其他作品中,数次提到了王桥。桥下的这条河流,就是横跨河南、亳州、阜阳、淮南等地的西淝河。之前的王桥集,会在炎热的傍晚为群众放电影,会举办骑自行车比赛,有逢会,热闹非凡。这里出去过很多有本事的人,也嫁过来很多漂亮的大姑娘,更生出了一些有意思的人与事。因为西淝河的水,因为王桥的桥,使这片土地生出了灵性。这里的人们,犹如西淝河之水,自带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韧性。
那天,李亚老师闷声不响地吸着烟站在桥头。从我的视角看过去,他嘴角处的烟气慢慢幻化成一丝丝薄雾,袅袅升腾于西淝河上空。是触景生情吗?许久,李亚老师回过头来对我们说:“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故乡就像一颗金子做的钉子,永恒地钉在了脑海里、骨髓里,甚至融化在了自己的血液中……”是啊!多年以前,你从李腰村走出去寻找“文学梦”,无论你走到哪里,故乡李腰村始终是你的根。那个至今还保留着河流老屋、鸡鸣狗吠的原生态的李庄,始终是你记忆中无法抹去的精神之魂。
自李腰归来,张超凡、张秀礼、宋卉、杨秋等10多位作家的走淝河看李腰散文作品,在市文联、谯城区作协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连载刊发。杨勇主席的《李腰赋》至今仍悬挂于李腰新村农耕馆的东墙之上。今年3月份,李亚老师的走淝河采风佳作《沧海桑田从来疾》,被共青团中央下属的《青年文学》杂志刊发。这是一位游子重归故土的见闻与情愫,更是一群作家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与传播。
三
有人说,文学能给与我们什么呢?它不管我们的温饱,仿佛是无用的。莫言就曾说,文学最大的用处就是没有用处。俄罗斯著名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说: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福楼拜把文学比喻成火。他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
文学岂能是无用的呢?它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它既是一个民族文化观念的直观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文学既可以表达具象的东西,也可以表达抽象的元素。就像这个暑期档最火的电影《长安三万里》,虽然导演尴尬的自嘲他们没有明星,没有流量,没有钱进行宣传,但是他们却有着最中华文坛最亮的明星——李白和杜甫,这就是《长安三万里》的底气!时长168分钟的电影,48首诗融入其中,李白、高适、王维、杜甫等诗人各自的跌宕人生、诗酒江湖、梦想追求、真挚友谊赢得票房满堂彩。
从“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万丈,到“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黯然神伤,再到“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恣纵汪洋,李白心路历程的诗意表达叩动着观众的心房。《将进酒》《燕歌行》《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当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古诗“走”出书本,当藏在记忆里的唐风诗韵以动漫的形式呈现出来,观影就成为一场沉浸式体验。恢宏的盛唐故事再现眼前,与千年后的观众心灵交汇,实实在在地激活着人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让人回味唐诗之美、文学之美。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先秦诸子百花齐放、汉唐盛世气势恢宏、宋明意蕴绵远流长,串联起历史的脉络、文化的火种,汇聚成中华文明的璀璨星河。近年来,基于传统文化创作的中国风作品层出不穷,让人印象深刻。从国产动漫《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到国风舞蹈《只此青绿》、《碇步桥》,到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再到《长安三万里》,这些文艺作品均如细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大众的心灵,这些拥有文化自信、展现文化自觉的诚意佳作,更是展现出中华文化的自信和魅力。
此刻,他们一行三人与我相对而坐。“张书记,还在爬格子呢?下派笔记写到多少篇了?”“多少篇只是个数字而已,关键每一篇都是张书记驻村工作的最好印记。”
默契的同路人。
当我们从之意书社走出来,我看到天很蓝,云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