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84天学习分享
在两百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脑容量为600立方厘米左右,到了两万年前,人类脑容量大约为1500立方厘米。而现代人的脑容量大约为1350立方厘米,减少了10%(大概小了一个网球的大小)。
遗传学家约翰·霍克斯说,按照这样的趋势,再过两万年,人类的脑容量水平将接近50万年前的祖先的脑容量(1100立方厘米)。
脑容量在两万年前达到顶峰,之后逐渐减少。
为什么我们现代人的脑容量比祖先要少呢?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大脑功能在退化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在解释人类的大脑容量变化前,我先来说一个人类身边小伙伴的情况——山雀。山雀脑袋大小可以在一年里发生变化。究竟是怎样一个变法呢?
春天万物复苏,虫子也到处可见,这时山雀的脑袋就会变小。到了秋天,该储存粮食了,山雀需要好好盘算规划,到底应该把过冬的粮食放哪里呢?这时,它的脑袋又会变大一点。
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特点呢?
大脑是处理信息的器官,当涌入大脑的信息量减少,大脑就会变小。
两万年前是一个神奇的时间节点,人类在这时也开始陆续进入“农业社会”。也就是说,脑容量的下降,与步入农业社会的节奏基本是一致的。那么,这是巧合吗?
一、技能种类与深度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群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 技能种类越来越单一
以前一个人为了生存下去,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技能,比如钻木取火,抓果实,找猎物,躲避野兽等等。
随着合作程度的加深,每个人只需要掌握一个技能就好了。比如在一个部落中,有人负责捕鱼,有人负责做饭,有人负责盖房子,有人负责探查信号等等。
在现代社会中,分工更加细化。在每一个环节中,每个人就像螺丝钉一样,只要安安稳稳地简单执行即可。
合作时,不用再想那么多。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对应的功能区域在逐渐退化。
- 对工具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现在,你问问自己,你的计算能力和书写能力与学生时代相比,有没有退步?为什么会这样?
技术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我们变得更“懒”。在以前没有计算器的时候,两位数的加减乘除应该我们都能比较轻松地计算出来。而现在,我经常听身边的人说,没有计算器感觉自己什么都算不出来了。
书写能力也是。现在大部分人,一周都写不了多少文字了,大多是通过手机打字或者电脑敲键盘。“打字”速度变快了,可是我们的“书写能力”却在逐渐减弱。
通过电脑、计算器确实能提高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效率。同时,这些习惯,也在变相减少我们大脑的“运动量”。大脑“用进废退”,某些功能长期不使用,大脑觉得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脑容量也在不断地减少。
二、大脑“耗能”更加高效
这一点和计算机的演变历史有点像:
计算器刚发明出来的时候,是一个“庞然大物”。和现在的运算效率比,那可真是非常慢了,同时,耗电还特别大。随着电路、芯片等各种技术的发展,计算器变得越来越“小巧”,功能却在不断增加。
在距今约两万年,人类的脑容量发展到顶峰。之后,大脑发现这样不行,一直增加容量,我主人身体能量跟不上啊。那咋办呢?那就提升我的信息处理能力,让我的耗能变得更少,同时还不影响我的日常功能。
于是,经过年复一年、成千上万年的“迭代优化”,我们的大脑,也升级到了“N.0”版本。
接下来,你觉得我们人类的脑容量是会继续减少,还是逐渐上升呢?说出你的看法吧~
以上是我今天的学习分享。我是润东,和我一起,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