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在生活中,都会牵扯到一些关于个人立场的问题。我们也总会选择那些可以支持我们的立场,并和我们立场相同的人在一起共事或生活,是人都知道,这样起码可以少一些争吵。但是两个立场本不相同的人相遇了,他们会如何处理?
在此我想讲一个事件,z小姐是一位抱有一腔热血,亢进,好学的人,l先生是一位比较传统,保守,爱家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竟一见钟情,虽然是异地,他们也决定要在一起了。最后z小姐远嫁到了l先生的城市。此次婚嫁,意味着z小姐要一辈子在l先生的城市里工作,当然也可以有别的出路,z小姐也对此感到非常不甘,就算不甘她也干了十几年的人民教师,教了十几年的传统教育,但是她也想要有番作为,尤其是在网上接受了一些新式的教育后,于是,她就跳槽,开始了流浪的生活。但是l先生作为一位极具大男子主义以及吃了很长时间的铁饭碗再加上被传统封建护住了心的男人,肯定会全盘反对。对此,l男士认为原来高级教师的生活是有脸面,有地位的,你出去混没保障,说着也让别人笑话。那么如果有人问工资如何,这个嘴张开可就不容易了。
首先声明,他们对对方的爱肯定都有。
接着上面的来,如果这样的话,l先生将会跟z小姐开启一场长期的大战,因为他们原本就不一样的立场开始慢慢的显现。
刚开始z小姐很胆大,东跑西跑的去听课,将老公孩子丢在家里,老公心中有怨恨,孩子心里也有诸多不爽,但是意外的是孩子可以理解自己的母亲,并且支持她的事业。可惜的是这孩子是个搅屎棍,一方面在这支持着母亲,一方面又在那哄着父亲开心。这导致了夫妻俩谁都不往谁那边想,立场开始全盘的往相对的方向发展。
于是每当相聚,他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在你眼中我就是这样”“你怎么能这么不顾家,你心里还有我吗?”……而孩子在中间不知所措左右为难。场面也一发不可收拾。
然后z小姐带着孩子一起出去求学,孩子跟着母亲生活,也会学到不少,毕竟母亲是搞教育的啊,最主要的是,母亲所从事的教育确实让孩子受益了,孩子也开始慢慢往母亲这里倾斜,她想要帮着母亲,但是也不想让父亲为此感到伤心。孩子的立场是非常不稳定的,但是他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家庭中的的一些秩序。过了几年,z小姐和l先生照样没变,仍是该吵吵该闹闹,打架也不是不可以,甚至l先生将z小姐的东西从这个地方搬到家,再从那个地方搬到家,就算是一车,都无所谓。z小姐可以在大街上乱叫乱吼,l先生也可以删z小姐的微信好友,掰断她的电话卡,满嘴胡言的吐槽z小姐的身边人。这些仍旧没有改变,唯独孩子,在这个不和平的家中慢慢的长大了。他的心中也积累了很多想法,起码他知道只有学习,将来考出去,成就一番事业,这样一切都好,离开这个如此令人想要喷脏话的生活,离开这个家。不过,他也知道,他想要跟着母亲一起去外面漂泊,求学。
但是孩子劝说父亲的方法并没有那么亢进,而父亲却一句都听不进,除了按照他的做,其他都不行,免谈,他整个把立场当成自己爱家爱人的资本。
在这里我很好奇为什么立场会决定一个家庭?如果立场不同,这个家就生活不下去了吗?
而母亲也在十多年的忍耐中爆发,一次一次的都像吃了定时炸药一样,随时准备吼叫,或者用一种特有的老师教育学生一样的方式和父亲交流。大不了实在不行就偷跑,反正都说不通。
最后在几年的经验积累中,一家三口坐下来开了一次家庭会议,结果可想而知,不欢而散。不过就算如此,z女士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l男士也是,两个就像磁铁的同性磁极一样,永远不会吸在一起了,除非有一个人改变自身的性质。但说到这我们都清楚,立场这个东西,不可能轻易改变,就算改变,尊严是干啥吃的?
可能等到最后,z小姐真正干出头了,l男士才会有所改变,会换一种眼光看待z小姐。而z小姐也会多多考虑l男士的想法。其实两位也想过分开,无奈羁绊太深,这个想法根本不成立。
这个事情,我想了想,我还是认为虽然我们立场不同,但我们依旧可以是一家人。这好像没什么矛盾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