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怕父亲,他话少、严肃、不易亲近。
学习精神分析后,才知道父亲带给我的影响很大,以前更关注负面的,比如他的严肃、比如他对我的挑剔。曾一度认为,我真的不是他喜欢的孩子,对我的失望一定多于欣赏。
可经过这几年持续学习和个人体验,我看到了我们父女关系中的另一面,再度回忆起父亲,仿佛是另一个人,充满慈爱、饱含温情!
回忆一些与父亲的画面,还是十分温馨。
我小时生活在农村,自由散漫。
而我的父亲在我出生前,就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以前交通不便,父亲工作的地方是大山里,回家一趟得转好几次车,顺利的话,到家得两三天。
记忆中,他不是每年都回来,大概三年两次的频率。
我对他的回家,即期待,又紧张!期待的是能见到父亲,还有新奇的零食;紧张的是他一回来,我就不自由了!
平常到吃饭的点,村里都是此起彼复的吆喝声,都是喊娃回家吃饭的。我一般都是回家端一大碗饭菜,到处串门。
而我爸回家后,我就哪都不能去。按照妈妈的说法,他难得回来,喜欢我在家陪着他,一家人难得在一起吃饭,不让我去找小伙伴们玩。
野惯了的我,哪懂得陪伴、孝顺?这于当时的我来说,无疑于是酷刑,陪大人,是多无聊的事!
有次我趁家人不注意,偷偷溜出去玩,忘了时间,回家已过了午饭时间。
记得当时在房子的后院,父亲正在洗脸,也许是担心、生气,他用毛巾象征性的在我身上打了几下,并不疼,我却吓得半死。
平常我调皮,老是惹事,我妈也打过我。记得那时用的黄荆条子,又细又有韧性,一打身上就是一条印痕。
但对挨打的恐惧,不知道为什么,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我爸唯一一次打我。
回忆里单独和父亲在一起的画面很少,印象深刻的有两次!
一次是父亲带我在垭口边休息,我紧张地啃着指甲。他面带微笑,有点责怪地拿出钥匙串上的指甲剪,温柔细心地帮我修剪。
父亲是名医生,他的手干净而白皙,手指修长。我的手又黑又脏,被他温柔地握着,那一瞬间,我有种浓浓的幸福。
那时的我,有种错觉,觉得父亲和我们根本不是同一类人,他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离我十分遥远。而在这一刻,和我如此亲近,于我,是多大的荣耀呢!
还有一次是父亲带我看病。
小时我有哮喘,记忆中总是妈妈带我去小镇打针。
有一段时间可能比较严重,父亲回家后,单独带我去县城看病,拍胸片。当片子出来,确定我身体没什么问题后,他很开心,当即带我去下馆子,小小庆贺了一番。
那时,我恍惚有点明白,在父亲心中,我还是蛮重要的。
父亲平常话很少,不常说教。
上二年级开始,给父亲写信是我的任务。妈妈口述内容,我一字一句书写。
记得每次收到的回信里,必定有上次我写的信,爸逐字批改,错别字、语句等,像极了现在给孩子的作文辅导。
也许就因为父亲的这种认真,我对学习也很重视,从不敢怠慢,
童年里,关于父亲的记忆真的很少,但在心里,一直有个十分完美的父亲形象,不似别人家父亲那么粗俗,他是儒雅的、善良的、有涵养的、充满书生气息的!
现在再回头看童年时的那个小女孩,其实很渴望跟父亲呆在一起。但是她那么害怕父亲,是什么在阻碍她与父亲的亲近呢?
我能想到的原因之一是:
小时父亲比较严肃,虽然是浓眉大眼,但他偶尔佯瞪我一眼,我能吓得魂飞魄散。
没错,那时,大人们逗小孩玩就是这样,把小孩吓得哇哇叫,再哄哄,这就是他们表达亲密的方式。
可是我小时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实在太少,估计他还没有抚平我被吓的“创伤”就得离开,下次再回来,我对他的感觉还在那个害怕的体验中,根本没有能力再与他有亲密的联接。
通过精神分析的个人体验,我找到两个可能:
一是,我的父亲也不知道如何与他的女儿们相处,怕太亲密而没有界限,我感受到的紧张害怕,也许是父亲的,我体验到的不过是他的投射。
二是,精神分析所说的代际传承。
据妈妈说,父亲也很怕爷爷,那时的长辈认为,孩子怕自己才好管教。父亲在亲密关系中体验到的就是这种害怕紧张,所以他把这种模式带到我们的关系中,这恰恰说明他对我的爱。
这也就形成了我们父女亲密关系的模式:想要靠近,但又有点紧张,有点害怕,却无时无刻不在彼此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