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只有开始做了,才知道自己哪里不行。想再多终究也就是空想。纸上谈兵,即使算无遗漏,不执行不知道错漏百出。计划详实又如何,倒不如边实践边调整,摸着石头过河更具胆识。
写作常面临两个困境,一是无东西可写,二是有东西可是表达不出来。前者是想法,后者是笔法,后者是前者的递进。在初尝新鲜之后,我想现阶段是遇到了无东西可写的瓶颈。近几篇确实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勉强凑字,在案头空白的大脑对着空白文档对峙,这滋味确实不大好受。如果做一件事不快乐,那不如不做。这话看似有理,却也存在不严谨。因为只要世界不是围绕着你转,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不快乐就放弃,那人生也就剩吃饭睡觉了吧。
开始上路,只要非南辕北辙,那么踏出的每一步都存在意义,一路顺风固然好,崎岖坎坷未必就是坏事。既然到达终点是孜孜渴求的,那不如把路上遇到的每一次困难当作甩开对手的绝佳机会。山路险峻,直面跃过也好,拐道绕开也罢。摆正了心态,朝着目标挪着也终究会到达。倒不必非要成为苦行僧似的埋头苦干。每一次依靠努力和才智换来的一小步胜利,都可以畅快地举杯庆贺,不必压抑。
空谈成功,无具体的解决办法,与喝一碗心灵鸡汤无异。既然遇到无东西可写的困境,那就细细分析之,拆之解之,则指日可破也。非虚构写作,无非是对内的自省与对外的观察。内省较易,重点在于敏锐地生活,借一身皮囊与世界周旋之际,不断挖掘那一丝丝从心底产生的转瞬即逝的思绪。那思绪也许有不堪,阴暗,难以启齿的,写下来吧。如果那些文字还未有勇气被他人瞧见,那就藏起来先。莫因为他人的看法而错过和自己灵魂的一次共鸣。
除此之外,对这个世界的纷纷扰扰进行观察与思考并总结,这是需要一个人有着广博的知识储备以及深刻的人生体验。需要自身已经具备一套完善的思想体系,才有底气对着这个世界指指点点。要不是如此,勉强的指手画脚,只让人看到自己的浅薄与幼稚。但并非在现阶段就无所作为。多看多思考,谦虚向前辈学习,大量的输入才能换来游刃有余的输出。徐徐渐进,不急不躁,挥斥方遒,指日可待。
说到此,方略也逐渐清晰:加强自身的内省,从小我出发,生活感触中提炼写作素材。同时坚持大量的输入与思考,逐步将视角移向社会现象,形成精准深刻的社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