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冲突,你留意过吗?
上周与朋友有个约会,我们真的是很熟识了。在饭桌上聊到了人近中年,要为自己上保险的问题了。之前在体制内时,由于工作的关系,总是生气以造成了气血瘀堵的情况,身体曾经出现过一些小问题,做过微创手术。术后,我一直也没有去医院复查(其实内心还是有各种担忧,对此事是避之不谈的状态),直到这次想给自己上个保险,才去医院,结果这个小问题又开始冒头了。我下定决心开始锻炼,从瑜伽开始。她是一直很关心我的身体情况,很久以前就建议我去跑步,跑鞋也买了,行动了一天,就放弃了。如今,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来了。身体与工作孰轻孰重,又成了我们两个讨论的重点。虽然我知道她是关心我的,但其实内心的想法是:这真的没有对错。可能只是看我们关注的面向不同而已。她关注健康,有跑步的习惯,甚至还去跑马拉松,我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虽然我知道身体要是毁了,一切归零。但我从心里依然认为没有对错,她说我拗。后来,我的另外一个朋友跟我说,我差点把天聊死了,好吧,我也认为确实当时也没有什么争论的必要,但是,谁让我没把人家当外人呢?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呢。
这就是我在社交时候的一个小插曲。
直到周末参加行动派的超速阅读培训时,发现了书桌上的一本书《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如何增加你的有效社交》,一看书名,再翻目录。这不正是我需要好好看看的吗?反正老师让pr一本书,就是它了。
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解决冲突的技巧,让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当我们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冲突在时时刻刻处处发生着,是不可避免。
在面对冲突时,你常常采用什么方式呢?
(1)回避:消极地回避冲突
(2)迁就:抑制自己的需求去满足他人的需求
(3)强迫: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
(4)妥协:双方各让一步,采取中庸的方案
以上四种形式,在冲突调解与公共对话专家达纳·卡斯帕森看来,均是“无效社交方式”,但我们可能都会从以上的方式中找到自己每次处理冲突的方式。我与朋友的社交方式可能是从(3)过度到(4)。
那么,当冲突出现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读了这本书后,个人在以下几方面非常受益。
(一)承认情绪
书中提到当冲突出现时,我们首先要承认已产生的情绪,把它们当作信号。这个信号是很有作用的,不要只意识到发生了冲突,而忽视了情绪的存在。情绪背后往往隐藏着真相,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围住,而不能解决。只有找到情绪背后隐藏的内容,才能把解决冲突引到正轨上来。当意识到情绪后,要承认它的存在。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情绪,难就难在这点上,在我和朋友相处中,就是当时根本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那么这就需要提高自己的觉知能力,平时需要更多的进行正念的练习。同时,还要观察到他人的情绪,而我虽然觉察到朋友的情绪,但却没有立刻转移话题,后面会提到的我们可以重新组织话题来面临冲突。
(二)学会避免
如何能够避免冲突的出现呢?首先就是识别动机,当自己想要说话的时候,要先考虑自己说出的话目的是什么?是要争对错?还要要争利益呢?如果把自己的动机在脑海里过三遍,那么可能对于我们说出口的话,在让别人听到时会更加舒服一些。其次,当他人向你表述时,要学会聆听,当然这个聆听需要练习。而且要多多练习,就看着他人的眼睛,在他人说话时,不打断,不评判。这也是在科恩《游戏力》讲师培训小组里,两人要经常做倾听伙伴练习的重要性。直到今天我才突然意识到,怪我没有好好地练习倾听伙伴。
(三)重新组织
当我们意识到问题已经出现,或者话题已经进入到了尴尬的氛围时,一定要脑海中想清楚问题出现在了哪里。既然已经发现问题的方向不对时,请试着改变说话的方式。这个说话方式书中给了很多,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阅读哟。
刚刚给大家分享了让我最受益的部分,这本书中还有让我大跌眼球的内容。书中提到,我们的冲突往往源于我们对事件、对人物的各种假设,每一次做事情的时候,都是去验证这个假设。比如:我和朋友的聊天,我就很自以为然的认为,她是我亲近的人,所以多说两句,或者争辩两句也无妨,我就是把我们之间的关系作了假设。但是书中提到,往往我们的假设都是错误的。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这种假设错误时,请试着放弃。不要执拗。还有一点是让我最震惊的,当我们聆听他人说话时,可以只听着,而不给对方任何意见。那么我们心里就会想了,那还聊什么天啊?放心,这不是让你练习倾听吗?当你倾听习惯以后,你就会慢慢地观察他人的情绪和觉察自我了,这仅是我个人的理解,为了更好觉知,也请多练习倾听吧。
我们其实在社交时,也是缺练的。
这是我用pr分享的第一本书,课堂用时30分钟吧,仅作为记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