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烽火长歌
01
儿子吵吵嚷嚷地让我写作文时候写他,我想他大概很在意他自己在我心目中的样子吧。这样的要求提出过好几次,当然我也适当满足了他,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算是与他正式沟通的一个渠道。原本这种沟通我打算每年一次,现在看起来,我也适当考虑是否增加频率。不过增加频率也有副作用,写多了,这个家伙也许就不在意了。但是给他一个对生活定期复盘的习惯,是否也不错?
我还得再想想。
回顾昨日与儿子相处的一天,感觉相当舒适,几乎没有任何吼叫以及对抗的情绪,大多数时候都在友好的协商气氛中度过。我想,理论上每一天我们都应该可以在这种格调中悠然享受我们相处的时光,可事实上却很多时候都做不到。
回想一下,只要老婆不在家,我们父子俩的气氛都比较平和,凡事不急不躁,我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可以耐下心来处理儿子相关的各种问题。
而老婆在家的时候,情绪总会有起伏,这种不稳定很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
1.老婆本身便是一个情绪化的人,她的情绪波动非常大的影响到了家庭整体氛围,而我并不善于协调这种情绪上的非常规波动,所以但凡遇到这种时刻,我心中的火焰很容易被儿子的一点点小问题给撩拨起来。
2.大多数的时候,我在照顾儿子的情绪之余还要照顾到老婆的情绪,我这个人本身带宽不足,很容易爆机,这点是没有办法的了。有时候可以憋住,但是憋得久了我觉得我会短命。当然,在我憋住的同时,我相信老婆也在某种程度上忍受我的各种不是。本质上没有太多对错之分,生活本来就应该更加随意一些,然而这种随意面对子女的成长来说,便是一剂毒药。在他们还没有掌握在规矩之内的随意能力之前就随意调整规则,会让他们无所适从,最后藐视规则。
02
这种差异是我和老婆不同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造成的,很难以改变,她的家庭对她的子女有些过分无原则的宠爱,这一点他们自己根本觉察不到。然而当面对第三代的教育的时候,他们便可以非常分明的觉察出来,爷爷对小舅子的孙子的无原则退让,现在已经让这个小家伙养成了无法无天的性格。
我一再跟老婆强调,我绝对不会让她独自带着儿子回娘家,原因便在于此。她自己也能感受到父亲对于孙子那种夸张的爱,然而她很可能没有反思到,这种夸张的爱也一定深刻地印刻在了他们童年时光。
老婆总是觉得,对于孩子太多的约束会让儿子变成一个呆头鹅。说句实在话,相比与她为人处世的灵活性,我的确像一个呆头鹅。或许她自己也认为到目前位置的生活还算成功,毕竟赤手空拳来北京打拼到这个程度,也可以算作小有成就了。
所以,她对我之于儿子的严格要求不太以为然,即便现在很多时候会顺应于我的教育的方式,但是我知道她在心理没有深刻的认同,否者我们不会在育儿方面有那么多的冲突。
问题就出在她现在社会中以及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让她看不清事实。
诚然,她在朋友中,以及在工作中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还能带来相当的收入。但是,她没有意识到,每个人的道路很难以复制。她按照她的性格模式生活到现在,一切仿佛都很惬意,而她的子女并不能复制她的道路。
到现在为止,人类社会上可以明确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成长轨迹方式,只有教育。即便是这个被验证了几千年的体系,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轨迹,而不是全面决定他未来的道路。
03
那么这种以规矩,以原则,以习惯为优先的教育体系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这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被教育的个体未来达到正面成就的几率上。
这句话不太好理解,可以举一个例子:
有10000个小孩,接受以原则以习惯优先的教育体系熏陶,那么未来,也许会有9000个孩子,过上水准之上的生活;500个过上超水准的生活;500个陷入贫困;在他们之中也许有那么一两个成为闪耀时代的明星。
然,如果同样的10000个小孩,以散养的方式进行教育,我想,未来很可能9000个孩子都过着水准之下或者一般人的生活;500个过着超水准的生活;500个陷入贫困;一两个成为极为出众的人。
比对这两个结果,其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那9000个孩子的未来。
对这个案例进行剖析,结论就是:接受以原则优先的良好教育的孩子,可以保证90%的人都能过上不错的日子;反之,散养的孩子,大多数人未来的日子不容乐观。
我和老婆的差异就在于,我希望把儿子放在那未来可以保证的90%里面,我不求他大富大贵,只要过上水准之上的日子就可以。
而老婆则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散养会让儿子极大概率过上水准之下的日子,她以她自己的发展轨迹来预测儿子的将来,这个偏差不可谓不大。
她的性格让她缺乏自省的能力,只要她回头看看自己的家庭就可以知道,她的弟弟们过了什么样的日子,就能明白,他们家庭的教育是很失败的。
我想很多让我焦躁不安的因素就源自于此。
老婆就像一匹被套上了缰绳的野马,她左冲右突想要跨越藩篱,而我就在不停地四处下套,打造篱笆。
这样能不有冲突么?
当然了,这是从我的角度来看问题。之前我们父子俩在一起的日子比较少冲突,我相信,只有他们母子的场合也一定比较欢乐,并且儿子一定更喜欢跟她呆在一起。
为什么,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可以更加随意,随意带来舒适,然而,这样真的好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磨砺,雕琢都不是可以带来舒适的过程。
然而,艰难的打磨才是塑造人才的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