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斯坦福大学发展经济学教授罗斯高领衔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西部农村婴幼儿早期(0--3岁)养育不当,是造成西部农村辍学率高的一大原因。研究者发现,这些被测验的2500名初中生,约有半数IQ低于90.
读完这个报道,我百感交集。如果把智商的高低与早期教育联系起来,足以说明孩子的早期(0--3岁)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所谓智商,英文:IQ,即智力商数,由法国人比奈发明,包括观察、记忆、想象、分析判断、思维、应变能力等。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人的的IQ。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为100,而正常人的智商,根据这套测验,大多在85到115之间。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IQ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学习效果,因为一个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而一个智商不高的孩子,根本没有发展出IQ包含的那些能力。
IQ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在我看来,一个人的IQ是有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决定的,先天因素人们无法改变,一个人IQ的发展关键还是靠后天的培养,尤其是早期教育。根据上面IQ的定义,IQ表现为七种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分析判断力、应变力。一个人这七种能力的发展是在他的婴幼儿时期就慢慢开始展现的。婴幼儿的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相应的敏感期,在一个人各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内,父母抓住时机,正确的引导孩子,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在培养就难了。
三岁以前是孩子观察、记忆和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段时期内,如果父母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用心的照顾孩子,不仅仅是给与孩子身体上的照顾,更多的应该是照顾孩子的心灵,要孩子的先天性在后天正确的引导下发展起来。
我感触最深的是有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苒苒一岁半以后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别快,一开始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过一段时间就能说出简单的句子了,又过一段时间能说很长的句子,能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我好多次面对她说出的话都惊奇不已。当我查找出一些儿童发展的资料对照的时候,我发现苒苒的语言发展能力远远大于书上所提供的那些数据,那些数据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在两岁以前的语言发展能力的平均值。我在分析苒苒语言能力发展迅速的原因时很自然的与我们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坚持给她讲故事有关。
尽管自己带孩子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孩子坚持自己带孩子,苒苒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身旁,每天都陪伴着我们。记得苒苒还不到一岁的时候,睡觉之前我们就开始给讲故事,后来我们就买一些绘本,一起对着绘本讲,到现在苒苒快两岁了,她已经会自己拿着绘本给我们讲故事了。我想苒苒语言能力的发展得益于这些故事。因为我们讲故事的时候坚持用故事语言,而不是口头语言。所谓故事语言就是书面语言,就是要用比较正式的语言把一个事情叙述完整。孩子听多了,她的语言能力自然而然的就被引发出来了。
有些父母因为忙,就把孩子丢给了电视,他们也许认为,孩子看电视也能学习语言啊,电视里的人讲话孩子不是也在听么。与人对话和看电视效果大不一样。幼儿是在与成人的互动实践中慢慢的学会语言表达的,看电视是一个被动的过程,电视的语言和画面是给定的,而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对话是互动的,孩子可以参与其中。你在拿着绘本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尽管她看不懂上面的文字,但是孩子可以把绘本上的画面与你讲故事时发出的那个声音结合起来。婴幼儿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听过几遍之后,她就会记住你给讲过的故事,有时候甚至听一遍她就能记住。虽然她一开始说不出来,但是这些记忆留在了她的潜意识里。到了适当的时候,她说出的语言就会让你目瞪口呆。
其它方面的能力也是一样,一个人生命的前三年对大自然和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强大的吸收能力,如果在这个时期父母陪伴在她的身边,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孩子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她的观察力和现象力会渐渐的充分发展起来。
我想,我国西部农村学生IQ偏低与早期教育缺少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的父母可能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有的甚至还不满月)就出去打工去了,他们从出生就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他们的身上除了贡献了一个精子、一个卵细胞和一些钱之外,根本没有在他们的身上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养育他们。他们的IQ偏低,不在孩子自己,而在于他们的父母。可是也不能苛求他们的父亲,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也是被生活所迫,他们不去打工就无法养活全家人的命。
这个悲哀的现实时时让我心痛,难道那些辍学的孩子还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出去打工么?他们出去打工,等他们有了孩子,他们的孩子也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的孩子依然IQ偏低,怎么和东部城市中的孩子在这个社会中竞争,恐怕他们永远也没有翻身的机会。由此印证了一句话:不公平是绝对的,阶级是会遗传的。
社会中的个体是不可能改变社会现实的,改变不了世界,就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我的建议是:既然被生活所迫一定要去打工,父母至少要有一个人在孩子幼小时候留在孩子身边,或者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以任何困难的借口不尽抚养孩子的责任都是不应该的。只有父母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孩子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才不会走更多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