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阿云西瑛!
莫泊桑的《项链》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一个被虚荣裹挟的人生悲剧,引人入胜的同时,也让我们在掩卷之后久久沉思。
故事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一位天生丽质的女子,却诞生于平凡的小职员家庭。没法嫁到豪门大宅,却一心追求奢华豪门的生活,她慕强,却自己不够强大,只能嫁给一位小教科员。
她不甘心,只能自怨自怜,时常痛苦,最终陷入欲望,为了还一串假项链,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年华。
不正视自己的人,也将被自己抛弃。
不正视生活的人,也将被生活抛弃!
1
被反噬的生活,源于命中根深的欲望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玛蒂尔德的理想生活,是贵族的社交圈、精美的首饰、华丽的住宅。
可现实却是房屋寒碜,家具陈旧,衣物庸俗,晚餐也不过是一锅普通的肉汤。
更让她痛苦的是,她有一位生活优渥的有钱女同学,住着豪华公寓,拥有珍贵珠宝,能悠闲参加上流社会活动。
每次与女同学相聚后,巨大的生活落差,都让玛蒂尔德陷入痛苦的深渊。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杨绛先生一生经历了许多磨难,如在遭受迫害时,她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从容。
她晚年时,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离世,她在悲痛中依然坚持写作,整理钱钟书的遗稿,她的内心富足来源于对文学的追求和对家庭的深情。
她在《我们仨》中回忆了与家人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和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她丰富而强大的内心世界。
可惜,玛蒂尔德不懂,她只觉得世界上最贵重的东西都是外在所表现出来的,譬如首饰珠宝,钻戒和金钱。
芸芸众生,她始仰头看世界,却从未俯瞰那些生活在底层,不如她的人们的生活,所以,她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众生。
没有众生,便没有世界,只剩自我。
总有一天,她会被欲望反噬,被众生反噬。
02
你在意什么,就越容易失去什么!
命运是什么?
就是在你得到之后,来了一个急转弯,给你开个大玩笑,把你按在地上狠狠摩擦到没有尊严,然后再让你得到的东西彻底失去。
若是此时,对生活丧失了全部信心,就会彻底被命运打败。
马蒂尔德能经得起命运的捉弄吗?
一天傍晚,丈夫兴高采烈地拿回一张晚会请帖,满心期待能博她欢心,换来的却是她冷冰冰的态度。
因为没有匹配晚会的奢华礼服和首饰,她委屈落泪。
丈夫无奈拿出积攒许久的400法郎,让她购置礼服。
可礼服到手后,玛蒂尔德仍不满足,执着于没有像样首饰来搭配。
丈夫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她有个女同学,比较富裕,借点首饰,自然不算什么。
马蒂尔德欣然接受,她的女同学也很慷慨,拿出一堆混杂的首饰,让她随意挑选,她挑了一串她认为是所有首饰中最贵重的金刚钻镶成的项链。
只有这串项链才能配上她风华绝代的容貌。
果不其然,她成为晚会上,全场焦点,不时有人向她投来或羡慕或赞许的目光,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虚荣是把双刃剑,满足的同时也会伤人。
虚荣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 。
但此时的玛蒂尔德,哪里认为自己虚荣,那是作为女人应该被满足的荣耀。
03
生活的戏剧性,让她回到了最初
晚会结束后,她发现项链突然不翼而飞。
夫妻俩惊慌失措,找来找去也一无所获。
马蒂尔德虽然有着人性的虚荣缺点,却也有着人性的优良品质,借物必还,诚实守信。
她瞒着女同学,和丈夫四处借款,哪怕倾家荡产也要买下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
可借贷的钱远远不够!
从此,他们坠入了贫穷的深渊,过上了真正返贫的生活。
丈夫虽为了妻子毫无怨言,可经年累月的高强度劳作,早已剥离了他的神貌,让他变得苍老不堪,且毫无生气。
玛蒂尔德也从优雅的妇人,变成黄脸婆,与昔日的美丽容貌大相径庭。
十年匆匆,却也漫长,他们尝尽人间疾苦,只为还清那一夜极致虚荣所付出的代价。
十年之后,又是一番景象,树木长青,人已犹老。
玛蒂尔德如愿以偿凑齐了还项链的钱,还买下一条一模一样的,终于长舒缓一口气,压在她肩上的石担已经卸下。
可当她偶然从同学口中得知,那串项链是人工仿品,而非真正的金刚钻时,她如被搅石机倾轧,恍然如隔世。
数十年如一梦,那串最多只值法郎的假项链,竟然换走了她十年青春和岁月。
要知道,时间多金贵,这十年,她能享受多少日月山河,能做多少自己喜欢的事情。
“人生的许多痛苦,都是因为分不清需要和渴望造成的。需要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渴望越多,失望也就越多。”
玛蒂尔德和丈夫竟因一串假项链,赔上了十年青春。
这十年,真的让玛蒂尔德夫妻俩白活了吗?
虽然,生活的重负让他们夫妻俩的身体饱受痛苦,精神也倍受折磨,可是,这些日子也让他们觉得踏实,领略了世界众生是什么样的?
她的眼中不必全都是自己,更多了对生活的体验和丰腴。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少天,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日子。
玛蒂尔德耗费十年偿还虚荣的代价,却始终未明白真正的价值所在。
人类的真正区别是这样的:光明中人和黑暗中人。
被虚荣蒙蔽双眼的玛蒂尔德,无疑处于黑暗之中。
写在最后:
《项链》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弱点和生活的真相。
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如同玛蒂尔德一般,被虚荣蒙蔽双眼,在追求物质与他人认可的道路上迷失自我,最终失去了真正宝贵的东西。
三毛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东南西北,哪里都可以是方向。
觉醒当下,一切都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