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获悉,国家财政部起草发布了《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针对业内争议已久的“国产产品界定范畴”问题,给出官方标准。《通知》明确,政府采购的本国产品身份界定标准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条件:1、需在中国境内生产并实现从原材料、组件到产品的属性改变,不包括贴牌、简单包装等。2、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组件成本占比达到规定比例,计算公式为: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组件成本/产品总成本≥规定比例。3、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产品,还需确定产品的关键组件在中国境内生产、关键工序在中国境内完成等要求。此外,为支持和鼓励采购本国产品,《通知》还提出新的优待政策,明确政府采购活动中既有本国产品又有非本国产品参与竞争的,对本国产品的报价给予20%的价格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在招投标过程中对本国产品或打包项目中本国产品占比达80%的均给予额外20%的价格扣除优惠,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针对《通知》的出台,财政部表示标准体系将分步建立。同时强调,政策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无论是内资企业的产品还是外资企业的产品,只要符合标准即可享受政府采购支持政策。立足医疗器械领域,从本次《通知》传递的信息来看,“国产产品”的身份得明晰的同时,未来在国内政府采购中,支持国产虽然是首要前提,在国内实现本土化生产研发的外资企业及其合作企业,将获得更多扶持。 国产替代汹涌推进,医械行业格局或将重塑!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政策密集期”,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招标项目明确规定“只要国产”,其中不乏高端医疗设备采购项目。在政策推动下,不仅本土械企突飞猛进,以GPS为首的跨国企业“本土化”布局也在与日俱增,通过在中国生产产品,披上“国字号”身份,从而获得国内的政策扶持和待遇,获得更充分的市场竞争优势。然而,必须正视的是,跨国械企带来领先的技术、研发以及创新落地的同时,也给本土企业带来政策及价格优势上的流失。尤其是在高端医疗设备上,外资械企至今仍然占据国内高端医疗市场的主体份额,核心零部件和创新研发技术,依然掌握在外资厂商手中,其市场地位稳固。对此,国家通过塑立“国产”产品身份标准,一方面,对政府采购的“国产替代”速度进行推进;另一方面,鼓励跨国企业将医疗高端制造落户到中国,与国内企业进行合资,实现高端医疗部件国产化,从而带动本土设备厂商包括零配件供应商的能力的提升。近年来,与外资企业合作并实现双赢的本土械企并不在少数:以东软为例,早在2004年就与飞利浦集团展开合作,通过成立“东软飞利浦”公司,引入外资和技术,目前已在CT、MRI、X线、超声等多个医学领域进行技术和业务合作,不仅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成功进入了国际市场。相比于过去,本土企业只能在国内进行简单的组装,当新的标准体系建立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需将原材料、组件到产品生产技术引进国内,为国内高端医疗的本土化供应链搭建,提供一大助力。 国产竞争加剧,中小型械企、经销商出路在哪里?从长远来看,“国产”产品标准的建立,无疑能给国产医疗器械发展带来了政策利好,促进行业技术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但就当下而言,当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搬到中国,短期内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剧也是不可忽视的事实。首先,当外资企业在选择本土化合作上,优先选择如东软、迈瑞这种顶尖国产械企,而对于中小型的本土械企或者经销商来说,如果没有获得和外资械企合作办厂的资格,在研发能力和产品优势上,或将会有更大的冲击和挑战。其次,相较于获得外资合作的“国产”产品,在医疗器械和设备采购项目上,中小型械企在“国产身份”这一优势也将再次被削弱。可以看出,“国产”产品标准的确立给本土械企带来的,有利也有弊。当国产械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无疑可以加速成长视野,但同时,失去政策以及价格优势的中小型企业,如何应对行业的冲击挑战问题,也值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和商业化策略,去进行探索与实践。---End---
官宣 | 事关所有医械企业!【国产产品界定】财政部重磅发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概述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自然语音处理技术、大数据驱动的智能感知、理解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人工智能的技术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