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不给别人制造麻烦,尊重是让对方可以做自己,尊重是不替对方做主,尊重是不越界,让对方的心理保持安全距离。人际交往中,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其实只是那么一点点的小事中那一点点的尊重。
这几天,我遇到了几个事情,都不大,但是却让我很不舒服。有一个朋友,未经我的同意,把我的名片和电话分享给了别人。当我建议他不要把我名片随意推给别人时,他却很理直气壮地说:“那有什么了?”我不再多说什么,但是,不舒服的不被尊重的感觉却非常明显。还有一次,因为我先一天晚上写文章写到很晚,计划早上不做早饭,晚起一会。有个同学,一大早上给我打电话,我迷迷糊糊地说:“还没起床,想再睡一会儿。”对方却坚持说:“快起床。起床,不早了。”周末我去医院看病,不舒服,想早点睡觉,八点就上床休息了。这个同学给我打通电话,听到我说已经休息,就说:“快起来,还早呢。”我果断把他的微信和电话都拉黑了,而且晚上睡觉前开始关机。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这个同学对我没有任何恶意,甚至还充满关心,但是,这种要替我做主的行为就是越界,带来的必定是我心理的和行为的对抗。
在我们国家,这种越界的,替人做主的行为是非常普遍的。不仅仅发生在朋友之间,更多的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当然,因为孩子在很多事情上还不具备自己做主的能力,父母有时候做主也是必要的。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希望为自己的事情做主。很多家长习惯了介入,不肯撒手。比如在孩子要买什么样的玩具时,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时,要上什么样的课外班时,等等不一而足。到孩子成年之后,要报考的大学的选择上,专业的选择上,工作的选择上,甚至,对象的选择上,要不要生孩子的事情上,要不要买房子的事情上,父母都要介入做主,这种几乎无处不在的做主,孩子的成长空间,或者自我做主的空间,会一次又一次的被侵犯。而孩子们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父母,打着为自己好的旗号,很多人都无可奈何地选择了妥协,哪怕并不是自己的心里所想所愿。这种情况下的孩子要么是委屈求全,要么失去主见,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有时候,孩子们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会和父母发生对抗。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会用哭,或者用孝顺的这个词来将孩子道德绑架,控诉这个孩子逆反、对抗、不听话。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仅仅是想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回到房间,把自己的门关上,锁上。父母坚决不同意,要求必须开着门,或者即使关上,也不能锁,父母随时可以推门进去。父母的理由是:谁知道他锁上门在里面干什么。其实这就是一种对孩子界线的侵犯。这种越界的控制,对亲子关系的伤害是巨大的,对孩子将来行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非常他对这种行为很反感,但是也极有可能成为这种随意侵犯别人界限的人。
我想:一个人对别人的最大的尊重,无外乎“我允许你用你的方式来生活。我也尊重你自己的选择。我相信你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当我想帮你的时候,我要征得你的同意。在你需要的时候我在”。而不是自以为是的替他人做决定,哪怕这个“他人”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孩子。
关于尊重,我想还有一个方面,应该是不给别人制造麻烦,不消耗对方。有多年不联系的朋友给我打电话,接通电话,当对方不停地让我猜猜他是谁的时候,我通常会想立即挂了电话。因为我没有那么多的空闲精力去玩这种小孩子之间猜谜的游戏。当我的耐心被消耗殆尽的时候,好友重逢的欣喜已经大大打了折扣了。一个多年前的老同事给我打通电话,张嘴就说:“廷珍,我是你姐姐某某某。”我一下子就倍感欣喜和亲切。毕业多年后,联系上同宿舍的姐妹,当我听到电话那端传来:“大姐,我是你的五妹啊。”“大姐,我是你六妹。”我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有些人,总是那么温暖,那么体贴。美好的情感里,没有无谓地消耗,这是一份生命的幸福。
类似的事情还有上门访友前的预约,请人帮忙时真心的感谢,邀请人时的不勉强等,点滴小事,透露的是一个人良好的教养,也是人际交往中,基本的尊重和礼仪。
愿我们都能享受到这种尊重,也能尊重到别人的感受,生命,其实可以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