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如此热闹地过一个外国节日’的这种状态,让我有些担忧,就像小时候看到妈妈抱了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自己的妈妈为什么要给别人家孩子‘爱’,自己人为什么要去过别人的节。
上个圣诞节的印象比较深,因为圣诞的前一周,公司楼下就摆上了圣诞树,挂了好多圣诞老人的挂饰,门上也贴了贴画,每次走到那都觉得过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圣诞节当天,下班出来的时候,大厅一盏好大的吊灯也亮了起来,感觉过圣诞节的气氛更加高涨了。
节日过后,大厅又恢复了平时的样子,而几天后的元旦相对于之前的圣诞节就显得冷清了,没有任何装饰,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像平日里一样,不知道为什么那几天经过大厅,想起之前圣诞节的情景,再看看元旦即将到来的情景,总是有点伤感。
元旦,这个节日的由来有些尴尬,大多数说法都认为它不算是中国传统节日,但我们却一直会过这个节日,而这个算作是我们过的节日,却不敌国外的节日更有气氛,总是觉得不太得劲儿,或许也是因为相对春节来说元旦的意义就没那么大了?
有的时候担心人们太热衷于过外国的节日,反而忽视了咱们自己的节日,特别是在圣诞节的时候,办公楼里摆上了圣诞树,挂上了各种圣诞老爷爷的,商场里也尽是圣诞主题活动,总之,‘中国人如此热闹地过一个外国节日’的这种状态,让我有些担忧,就像小时候看到妈妈抱了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自己的妈妈为什么要给别人家孩子‘爱’,自己人为什么要去过别人的节。
我尝试着分析圣诞节为什么会被泛过,第一方面,从过节的形式上来讲,圣诞节具备了很多‘标志性、易传播、造氛围’的因素,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歌曲等等,这些都是属于这个节日的标志,这些东西已经具有了特定的代表性,而有代表性的物品与节日相互呼应就会使得这个节日更容易被传播,比如那首朗朗上口的《Jingle Bells》,听了一遍就能哼上来节奏,而且轻松欢快地旋律也特别适合营造节日的热闹气氛。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过圣诞节,有圣诞老爷爷送惊喜’。
为什么要有‘节日’这个东西?除了纪念、传承等,也是为了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调味剂,就像平日里一直吃东北菜,偶尔吃几次杭帮菜、四川菜一样,给生活来点不一样的、未知的东西。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讲,圣诞节就做到了这种‘非常规、未知性’,而且还是惊喜性的未知,圣诞老爷爷是一个已知的形象,但却是一个未知的人,出现的时间以及送什么礼物这些都是未知的,节日里,就像是经历一场充满未知的旅行,每一刻似乎都激动人心,而这种感觉确实很棒,所以,更多人会选择过圣诞节。
从上面的第一个方面来看,就拿我们的元旦来说,毕竟这个节日还是有法定假日的,所以应该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古色古香的大红灯笼、传统的食物、喜庆的红色等等这些也算是标志性的了,只不过更偏向于静态的,不像歌曲或是舞蹈,有更多的参与性、互动性,其中,有些参与性的可能还得算包饺子了,不过现在也有好多人选择速冻饺子,标志的静态性大抵是和我们的传统相关,或是与民族气质有关。
至于‘未知性’,元旦也就是情侣或是家人朋友之间送些礼物,表达美好的祝福,然后就是奔着和亲人团圆,有温暖、有祝愿,但没有太多所谓的‘未知惊喜’。
所以,经过这些分析,就会担心,怕哪一天我们对自己的节日淡漠了,却热热闹闹地过别人的节日,还真的希望这样的担心是杞人忧天。
网上都说‘有对象的叫做跨年,没对象的叫做熬夜’,今年我就熬夜看了一下别人跨年,以醒着的状态迎接新年,这样的事情我没做过很多次,也许是因为过了某些阶段,我以为我不会那么容易激动,但当手机屏幕上显示00:00的时候,还是心潮澎湃地欢呼元旦快乐,有些兴奋地舞动着手里的东西,我还是会很激动的。
也许我兴奋的只是辞旧迎新,是新年的开始,而不是元旦这个节日,但回过头想想,元旦,不就是新年的开始么,元旦代表的就是我们划分的阳历新年。
而到了传统的春节,我们会更激动、更热闹,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它不仅是个节日,更是传统的习俗,是根深蒂固在我们思想里的民族文化,所以,即便外国的节日已被泛过,但还是过中国节的时候最激动,我很愿意自诩为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情怀,也希望我们始终都有这样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