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2张卡片
【见】
这两天,我发现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
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带孩子过来训练,宝贝一进来都会跟老师、小伙伴主动打招呼,或者主动找书看,宝贝们很放松,很享受这里,可就在这课前不多的时间里,一旁的爸爸妈妈,总会习惯性的给孩子一些指责和负面评价,有的甚至会好几次的“善意训斥”,即便孩子的行动无关痛痒。
私底下,我也跟几个孩子聊过,爸爸妈妈经常夸你吗?得到的回复大都是,No。也有个别孩子的回答是,Yes。
对比明显的是,回到yes的孩子脸上,始终都洋溢着自信、开朗和活泼。回答no的孩子们,面容大都有一丝严肃,缺少少年该有的活力。
【感】
爸妈们的这些点滴“善意提醒或者训斥”,我很能感同身受。做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都无可厚非,出发点都是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标准和设想,一步步成长成才。
想想我从小到大,父母都教育我们要本分做事,即便遇到出彩的事儿,被外人夸奖,可在爸妈面前,这仿佛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少有多点的夸奖。而平常的调皮捣蛋,那更是被各种打击式收拾!
有了孩子,换位想想孩子们?其实,爱玩就是他们的天性,对外界的一切都有各种好奇心,新鲜事物都希望去尝试,所有的情绪都会喜怒于色,一玩高兴,难免就得意忘形,或者“不知好歹”!这时,大多数父母就会坐不住:熊孩子,你要听话;你这孩子怎么这样?甚至用肢体进行制止……批评、指责、温柔提醒,各种轮番轰炸。
一次试错就被指责,多次试错更是被各种说教!也就难怪孩子的自信心、开朗的性格渐行渐远。而那些回答yes的孩子呢?得到家长更多的反馈是,你就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去成长。失败了,受伤了,老爸老妈是你坚强的后盾。
【思】
老一辈的教育理念里,大都主张不要轻易表扬和夸奖孩子,担心夸多了孩子会骄傲。以致很多的80、90后,就这么被父辈们传统的打击式教育,打掉了自信。
而如今,很多的年轻父母,越来越认同赏识教育的理念,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适时地表扬和夸赞,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然而,为什么我们大多数父母,都是这种中国式“夸奖教育”呢?
哇塞,你真聪明,宝贝,你太厉害了!
天啊,我们的A宝真棒啊!
宝贝,你真是太优秀了!
……
这种流水线式的夸奖,无论孩子做了什么,都给与这种模糊夸奖,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无论做什么,都会变得很积极,可时间一长,可能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经不起失败,还会变得非常爱骄傲、爱炫耀。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研究发现,拥有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会创造出不同的天地未来。
固定型思维孩子认为,智力和孩子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害怕挑战和困难。
成长型的思维的孩子认为,智力是可以塑造的,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努力来提高的,并且渴望通过挑战来提升自己。
所以,成长型思维对孩子的成长才有利。因为他们善于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各种问题,解决困难和挑战,并且做事情不容易放弃。
而父母,如果只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就会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正如艾小羊所说,“你真棒,是给孩子最毒的毒药”。
【行】
真正的“夸奖教育”,是要用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认可孩子的努力,帮助他完成自我认知的过程。
1、夸努力,不夸聪明
比如,孩子期中考试超过预期了,比起夸孩子“你真聪明”,不如这样夸:“爸爸知道你这次又非常用功学习,才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所以我为你骄傲。”
特别是,孩子受挫的时候,家长更要用这种方式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努力过就好。
2、奖事实,不夸人格
比如,当宝贝在斑马线红灯停下来时,比起夸他说“你真棒”,不如说“宝贝知道遵守交通规则,懂得文明出行礼仪,这真是一个好习惯,爸爸为你点赞“。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