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获得真正的自由——读《可塑的我》有感

想获得真正的自由,掌控人生,要从认识自己开始。

人们通常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然而这种自由,只是天上的神话,没有任何人能实现。

现实中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人们非但感受不到自由,反而活在种种限制和束缚中。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对自由生出这么大的渴望。

自由到底是什么?对我们的人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最近读的新书《可塑的我》,就从某种程度上,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哲学界都难以回答的命题。

让我们走进这本书,去感受一下自由的风采。


这本书的作者陈婕君是一位资深的心理学家,也是美国麻省心理咨询师。她的《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去探索自我,改变自我,进而掌握人生,达到自由。

1、人生的不自由来自限制性思维。

什么是限制性思维?让我们来看一看身边的现状。

作者在开篇中就提到了“泛中年危机”,这种感受相信很多人都有吧。油腻的中年,焦虑和压力伴随,赘肉和皱纹渐生,“上有老下有小。”除了紧张繁忙的工作外,还要买车、供房,要供孩子上大学,要为老人养老送终……

也许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才会暗自哀叹一声,人生实在是力不从心啊。这,就是失控的人生。失控的人生,就好比一辆马上偏离了轨道的列车,加速前进,开得越快、越猛,危险就越大。

现在社会还有很多得“空心病”的人、“巨婴”型的人、“啃老”型的人、宅男宅女……形形色色奇怪的人物和人生,很多人的心智甚至是不成熟的。

但是,我们有没有深思过,造成今天局面的罪魁祸首是什么?是谁一手塑造了我们今天的命运?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像一张白纸,纯净无瑕,随着白纸上的涂涂画画越来越多,我们的命运就越来越定型了。这不是宿命,而是说,我们的命运都是自己造就的。

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就有着什么样的人生。

那我们的信念又来自何处呢?


很少有人会想到,成长过程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在塑造着我们。我们独特的经历塑造了认知,又形成了限制性思维,而限制性思维作为我们的底层逻辑,又造成了我们思维方式的模式化。

这种限制性思维会造成我们的思想僵化,无法看到真实的世界,哪怕是活在人间,也像在地狱,这就是不自由。

不自由换种说法就是,无法控制住自己。而无法自控的人,更何谈掌控人生?

2、重塑你的生活,就是在追求自由。

那些活在“泛中年危机”中、每时每刻都惶惶不安的人,那些活在限制性信念、思维僵化的人、那些活在地狱中、生不如死、急需突破和改变的人……虽然他们无法明确说出自己的感受,但造成他们痛苦的本质原因来自于意识的不自由。

自由的真义,不是想要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恰恰相反,是不想要什么就可以不去做什么。也就是说,能够管住自己。

很多犯罪的人,正是因为因为没办法管住自己的原始欲望,他们意识的自由度是非常低的。他们被欲望紧紧地控制住了。

而对已经意识到现状,急欲改变自己的人来说,从多个角度,重塑我们的生活,就是在提升意识的自由度;反过来,提升意识的自由度,也可以重塑生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作者提供了很多工具和方法,如绘制心理地图、管理自己的精力,体力、人生规划、角色转变的。这些方法都可以从实际上帮助我们去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人生。


3、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可以实现终极的自由。

人是最难自知的,更难的还有改变。

有一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而一旦深入地探索自己,认识了自己的本性,改变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我们的世界是由我们自己去建立的,同样,也可以由我们自己来摧毁。选择摧毁一个旧世界,就是在建立一个新世界。

同理,改变自己,就是在改变世界。因为,万法唯心造,世界就是从我们的心中生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作者教授的“心理健身”的方法,一步步地建立自信、信任、自尊,锻炼自己的心理,使我们更强大、更成熟、更圆满。

过去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那些我们曾经窃喜着走过的捷径,最终还要以更漫长的方式,重走一遍。这就是人生。说来残忍,但无比真实。

每一个痛苦的记忆,都是成长的契机。任何一门功课的不及格,都要重新来过,直到我们通过这门考试为止。

这个过程中,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磨砺着自己,虽鲜血淋漓,但最终会长出蓬勃的羽翼,翱翔于碧野和苍穹。


到那时,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我们已经达到了终极的自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