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个月了,有两个孩子离开,也进了三个新孩子。计划、预算、教案、板块总结、家长工作,一切都显得还算有条理。大概在第二个月开始,我的世界开始有崩溃的感觉。下课后,呼吸有点上不来;对孩子的行为是能理解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大吼、摔本子,甚至很用力地握住孩子的手;教案已经彻底荒了,每天只是在脑海里过一下第二天的课程,有必要时就手写一下;每天下班后,除了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想做。
我知道这些孩子和以前的孩子都不一样,在设计课程上,我更多地使用了有难度一些的歌曲,放慢了学习的节奏和速度,同时增加了一些感官的练习,但仍然看到班级里,不仅仅是两三个需要关注的孩子很少参与进课程,连其他的孩子也在极大程度上有失衡的感觉。看起来,就像是某一两个孩子引起的,实际上,我感觉到我需要做一个整体的调整。也是在这个时候,高年级的学习中心的项目有了清晰的眉目,向前推了一步,而我也在这之中重新对我的课程做了一些改变,这个部分,我会在板块总结里再详细说说。另外一个调整,是某天,我重读了廖老师和丽丽老师翻译了两年的《治疗教育的实践指引》,仅仅是读了一遍,就像做了一个很深的冥想,第二天上课的感觉有了变化。在那一周的周五,和孩子们总结上,孩子们把班上每个孩子的进步都说了一遍,在此期间,有几个孩子一直忍不住地问:“轮到雷老师了吗?我想说雷老师的进步。”最后,孩子们都称赞我:“这周雷老师的小精灵很勤快,总是给她帮助。”
呼吸与节奏
我一直和家长们强调要保持孩子的节奏,上个学期,孩子们在家长的支持下,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睡眠和状态,每天上课都是精神抖擞的,眼睛里也充满着对学习的渴望。这个学期是在春天开学的,带着假期的疲惫和春困,上课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沉重,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把他们带离地板,歌曲、节奏都要更加轻快。像《清明的春》这首歌,虽然节奏有点慢,但是音很高,在舒缓的音乐中,孩子们既可以慢慢地醒过来,又可以享受音乐的优美。我一直觉得我是关注到自己的呼吸和节奏,可是在看到第一章呼吸时,才注意到自己的节奏早就没有了。
“简单地如实看待事物,看看我们眼前的这个人之内究竟有些什么。”“爱是平衡在近融感与离斥感之间,不带评判的观察能力是关联到我们爱的能力的。”情绪意味着我是带着某些评判的,我的呼吸都在被此影响。如果说呼吸其实是在形成认知,若是我的呼吸都已经不再自由,总感觉到消耗,那我的认知从何而来呢?
我需要为我的内在留出一个呼吸的空间!我开始计划着和班级的老师们一起为班级做一些观察记录,虽然两周过去,也只写了某一两个孩子的,参与的老师也一直有所间断,但是这个方向,仍然是对的。至少,我也开始了一些记录——《治疗教育的实践之路》,用我整一个调整呼吸的过程来开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