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交在相知,收获一段真挚的友情是人生历程里的养分,想必你我都曾向往那种“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亦或是“交心不交面”的友情。事实上,有些友情却只能用“装聋作哑”来表述。
这得从一个微信小群的建立说起。
建群之初,本着方便大家日常沟通,或者一起邀约出去玩,毕竟在偌大的城市,有几个一起学校出来的朋友,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有个照应。
起初还好,大家都挺有热情的,各个指标都很“正常”,但没过多久,就出现问题了。
先是有个小伙伴总在群里倒苦水,说这说那的,几次还好,但是每次都这样说,你的负面的、消极的情绪总是会影响他人。刚开始大家还会安慰下她,后来她也是越发的“张狂”,并没有考虑到其他人的想法。不可否认,谁都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毕竟这是“公共”场合,应该点到为止的。
而另外一个伙伴呢,则总是回避你的问题,或者转移话题。比如说我们在群里讨论,艾特她,或者有些问题是面向她的,她就是当没看到,一直不回复信息,就像没发生过一样,要么就是转移话题。
而通常我们讨论的都并非什么隐私问题,都是一些日常的问题,比如说:周末一起约吗、你今天买了什么衣服?有些问题还是对方挑起来,结果自己说不理人就不理人,也真是让人火大,这是实在是一种不礼貌、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除了在群里这样,私下见面聊天的时候也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就莫名不回答你了,偶尔也较劲,在问一次,还是不回,再问一次,就打马虎眼糊弄过去,这种场景之下,总是要安静个那么几秒。再想想,这种待人不真诚的态度,自己忍受了多次,也还真是佩服了自己。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久而久之,也会”以牙还牙”以相同的态度怼回去,面对她的问题直接置之不理,亦或是跳过话题。几次试验下来之后,和一个朋友聊到,她说:其实没必要,我们做好自己就行了,你在“报复”他人的同时“,其实自己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
回望一下自己的做法,当时是挺爽的,觉得”报仇“了,但是,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开心,因为在那个“无视”她的过程中,自己一直在想着对方也经历一番自己的遭遇会怎样会怎样,如此,只是爽个一时,过后呢?还是很空虚,自己还被受到了她的影响,导致心情低落等状态。
万一你是这样想的觉得复仇了,也许人家根本就不在意呢?那么这一切不就是你自己自导自演的一场“内心戏”么?
你还以为“复仇”了,结果自己是个“戏精”而已。
现今,那个小群已不复之前那般热闹,偶尔还会发生之前的状态,比如发个消息没人回应之类,自己也没多大在意了,因为,不在乎了。
我也学会转移注意力了,偶尔看完群消息就立马删除,以控制自己群里说话,或者看到不是很紧要的事情,学着他们那般不回复。
事实证明,你的关注点在哪,就会自动屏蔽掉那些不、让你不顺心的事情。
现在的我关注点不在他们身上,一个是有精力去做其他事,二是反而心态变得更好了,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心情受到影响,动不动就发火,生闷气。
而像这种装聋作哑式的友情,不要也罢。随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