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大学,这本书一直伴在我身边,并不是我拥有它,而是周围一直有他的声音,无论是老师还是课本,还是假期推荐书单,总会有他的身影。但就是这么“熟悉”,我却从未真正的“认识”他。
原因何在?也许是没有兴趣,也许是太懒惰,也许是过于“熟悉”而没必要再抽时间了解他。十二年,我对他的认识就是一张拼图,今天从课本的几段文字中翻到一片;明天从别人的谈论中捡出一片;后天在屏幕上扫过一眼,意外挑出一片。最后,不假思索的拼在一起,拼成自以为完整的《骆驼祥子》。拼图就是拼图,不管怎么努力,终究无法弥补弯弯扭扭的缝隙,终究还是逃不过支离破碎的命运。
曾经,我放任这种廉价的“熟悉”去蒙蔽、去纠缠、去欺骗那颗充满探索热情的心灵,让自己只知道他讲的是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只清楚他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而不知何谓“骆驼祥子”,何为中国版的《悲惨世界》。这张拼图,有着跨越十二年的巨大缝隙与空白,黑白之间消失的是那个迎着朝阳一点光、踏着满城一片雪为希望撒野奔跑的祥子;是那个雨夜之中向世间呐喊出“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的祥子;是那个披着早霞、背着蓝天、踩着黑土地,为了“尊严”与凌冽北风撕咬的祥子;也是,最后那个失去希望,褪去生命色彩,行尸走肉于冷暖悲欢人世间的祥子……
而我有幸在大学走入《骆驼祥子》,有幸见到那个真实的祥子。
祥子是谁,他是一个来自农村,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信仰,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贱卖换回三十六块大洋。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然而,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
《骆驼祥子》,一个由“骆驼”和“祥子”组成的“悲惨世界”,身为“主角”之一的“骆驼”仅有开头几个镜头,“乞丐”、“瘦龙”,寒碜形象背后是骆驼的悲惨命运,谁也不知道在群山囚禁、没有活路的平地遇见祥子前他们遭遇过什么,也不清楚当祥子把他们当做“活宝贝”贱卖给老者后他们会遭遇什么。但我们明白,瘦大的骨架后隐藏的是无情的压迫与剥削——贴着骨头,一点一点、一层一层、一刀一刀地削剃,吝啬到拿着小刮刀磨蹭骨缝,刮尽最后一点混着红白色的肉渣。“那些骆驼和他一样难看,也一样可爱”骆驼就是祥子,祥子就是骆驼,迫害他们的不是人,而是整个世间。
这个黑暗的世间,不仅迫害了他们也迫害了所有的人,它想尽一切办法来熄灭人间所有的光芒,以延续自己的黑暗。祥子,是万千受害者的代表,曾经他有着一个攒钱买车的梦想,并且一直为其努力奔跑,不惜冒着寒风、淋着暴雨、承受着严寒酷暑,他不怕吃苦甚至无比热爱,他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一次次被世间安排的命运击倒在地,一次次挣扎的爬起来,抖落满身尘土,抹去脸上污泥,向着命运奋力嘶吼,他相信只要还有一丝希望的火苗存在,他也要紧紧抓住,燃烧自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是那点星火,可世间没有广袤草原可供他烧燎。几番挣扎之后,乱世掐断他所有的希望,故人已去、钱财全无、孑然一身,年龄渐长、身患隐疾,引以为傲的资本也消失殆尽,他曾经微小但耀眼的光芒被黑暗无情吞噬,命运的压迫压弯了他的脊柱,灵魂被抽走,尽留肉体躯壳一个存留,慢慢被同化汇入黑暗涌流——“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人不是完美的,祥子也有缺点,他利己自私,有时还懦弱,最后还被世间同化、失去自我,但是他那种坚持自己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让人钦佩。在那个黑暗艰难的时代,祥子将“劳动”奉为终生信仰,一生为梦想奋斗,他虽没有“仰望星空”一般的愿望,但却做到了“脚踏实地”。反观现代社会,我们生活在阳光之下,享受着阳光普照大地的温暖,可是有多少人做着漫游宇宙的白日梦,而忘记脚下这一片厚实的土地。我们是人,生来没有翅膀,大地是才我们的起点,如果想要飞的更高,唯有从起点出发,厚积薄发,才能“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