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日更完,都会想到新的观点与素材,于是决定明天日更时写它。早起,总会文思泉涌,因为有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无法立即着手写,就告诉自己,今晚日更时写它。白天,还会有一些想法在脑海里飘过,也想写成日更。但这些内容终没有变成文字。
在晚上日更前,又不得不重新回想和思索。不只是浪费了时间,更可惜脑海中乍现的哪些灵光。有的观点一辈子也不会再想到,有的素材可能永远要留在潜意识里啦!
写作教程或是作家谈写作时,都特别强调搜集或积累。他们都说要随时记录想法,随时随地记录所见所闻。还要给这些内容分类整理,才能在需要时,拿来用上。
但我始终没能做到这一点。
我也曾抄录过一些′名人名言',但缺少整理复习,始终也没用上多少,也只有那么几句在反复运用,并无新意和特色。
我也曾搜集过一些经典轶事,但那些素材总是模糊不清,并不能信手拈来,用时总是重新检索查找。
我也曾由感而发,随手拟定过一些日后写作的题目,但真要提笔写时,却觉得时过境迁,寡淡无味,无话可说。
写作最讲究的是输入和输出的平衡。输入达到一定程度,自然会从笔端流出,完成输出。但这个输入要讲究去粗取精,整理完善结构,巩固及时,分类清楚。
我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切换,转碾。输入的都是粗砺石籽,缺少加工过程,自然也无法输出好的作品。怎样把生活提炼成素材,把素材组成文章还真不容易。目前,我解决它的唯一方法就是读书和学习。在反复的温习中,渴望着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