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壶山水
战友们军嫂们
新春快乐
时间过得好快
今天已是初四了
吃完早饭看电视
《小时候的年》
便也随着回到自己的童年
特别是小时候的过年
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过年
不是盼年怎么热闹了
即便父母健在
儿孙满堂
也找不回小时候的感觉了
小的时候盼过年
主要是盼吃好的穿新的
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
衣服和裤子
是妈妈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
打着灯笼满大街转悠
里边点燃一根蜡烛
是爸爸用罐头瓶子做的
贴春联
都是买的大红纸自己写
或者找人给写
院子里挂上红灯笼
家家都有
看看谁家灯笼杆子高
或者在院子制做冰灯
堆起雪人
家家户户喜气洋洋
除夕夜
兄弟姊妹们都有压岁钱
给之前有仪式
要向爸爸妈妈磕头拜年
才能得到一块或几块钱
最多没超过五块
老高兴了
放鞭炮是有计划的
因为经济不富裕
不能买的太多
一挂小鞭一百响
要分两天放完
哥哥点火燃放
弟弟妹妹在后面看热闹
防止伤着
放完一拥而上
找那个没响的检起来
在重新烧放
包饺子里面放一分硬币
谁吃到有奖励
吃不着的不放筷子
有时照顾情绪
妈妈重新往饺子里放硬币
除夕守岁
爸爸要求一夜不睡觉
看谁坚持到天亮
给一个二踢脚的奖励
没坚持下来的
第二天惩罚扫雪
白天跟着扭秧歌队的后面
秧歌队各家拜年
到谁家都会给香烟糖块等
领队的发完后
要留下一两把糖块
在小孩子集中的地方一扔
大家一拥而上抢糖块
……
现在过年
爸爸妈妈或者不在了
我们成了长辈
孩子是我们的过去
这种角色的转换
没能产生复制的效应
加上生活质量的提高
平时吃的穿的
和过年没什么大的区别
小时候过年的味道淡了
老规矩老习俗变了
爷爷换位当孙子
老的给小的拜年
奶奶在厨房忙里忙外
儿子媳妇袖手旁观
每人一部手机
面对面懒得说话
压岁钱用红包
发个表情就是拜年
你有你的爱好
我有我的兴趣
每个人都享受着过年的快乐
过年和平常日子不同
平时只有简单的一句话
早上好
便能传达着一个信息
我还健在我很好
免去彼此的惦念
春节则不同
我拜年是认真的
针对拜年的对象不同
写出不一样的祝福语
存放在每个人的微信拦里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后
一个一个的点发送键
把我的新年祝福
在第一时间送到你的眼前
还根据不同的拜年对象
用照片制作不同风格的相册
一块追忆流去的时光
畅想新一年的美好
制作过程就是一种回忆
每一张照片
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取向
这个年我收获了快乐
年好过日子不好过
这是说的过去
过年吃不上饺子的也有
不管你吃啥
该过年过年
平时的日子吃不饱饭
断粮缺衣少柴
别说养家糊口
连自己也添不饱肚子
虽然这是父辈的经历
时代变了
政策变了
改革开放
社会在发展
军强国富有
百姓的餐桌丰满
平常和过年没啥两样
知足者常乐
今昔对比
年的味道虽然不一样
但有获得感和满足感
只是多了一些对往事的留恋
原因是跟我们年龄有关
总是觉得时间太快
一晃就老了
由此产生了怀旧的伤感
于是从小时候到成年
上学,当兵,上班,退休
一幕幕,一件件
总是在脑海中抹不去
总是在回忆中感叹
好在儿孙绕膝
他们幸福着快乐着
便觉得这辈子值了
慢慢变老也心宜坦然
感恩我们遇上了好年代
从苦到甜
虽然搭上了末班车
也不算晚
过去的只能回味不必伤感
老天还留给我们很多的时间
让我去做更多的事情
去享受更美好的晚年
让我们心态放宽
守住健康
珍惜亲情和友情
期待着今年在长沙重逢
战友和军嫂欢聚一堂
留下最美好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