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一笑,刷三观”

—— 读万维钢《头脑中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隐藏动机》解读有感

选题出发点
  • 《不充分均衡》与《头脑中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隐藏动机》(以下简称《头脑中的大象》)两本书是《万维钢 精英日课2》最近两周的解读书目,对我关于日常生活的思考有很大的启发,豁然、释怀之后可以放开怀抱,明白的“糊涂”。
  • 相比指导意义更涉及利益得失“大事”的《不充分的均衡》,《头脑中的大象》一书所阐述的问题渗透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涉及生死的医疗、也有“无伤大雅”的“莞尔一笑“,了解这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品味、不时体会。”

^_^ 全文6595字,预计阅读:8分钟 ^_^

头脑中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隐藏动机
目录
一、作者及主题介绍
二、隐藏动机的表现
   1、内部零和博弈:人脑进化的底层动力
   2、限制竞争产物:人类独有的“社会规范”
   3、违反与反违反:话说朦胧的“共有知识”
   4、欺骗与反欺骗:文明人不问“为什么”
三、隐藏动机的评价
   1、自欺欺人的“是”与“非”
   2、都会做又都意识不到:有些事不知道更好
四、隐藏动机的总结:认识真实世界”并非一个进化优势“
五、如何利用这些知识?
   1、对他人,不要猜测、更不要指责有何隐藏的动机
   2、对自己,重要决策时,追问自己到底有什么动机
   3、对“世人”,要充分了解、甚至运用隐藏动机知
六、个人观点
   1、多样视角,值得推崇
   2、情境万千,并非绝对
   3、西方思维 VS 东方智慧   
后记:“有感而享,笨的慢功夫”
   1、选题出发点
   2、同步自我复盘
   3、些许感慨

一、作者及主题介绍

  • 《头脑中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隐藏动机》(The Elephant in the Brain: Hidden Motives in Everyday Life),作者是 Kevin Simler 和 Robin Hanson。
  • 英文中有个成语叫“房间里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意思是说有这么一个明摆着的东西,但是每个人都不愿意正视,大家都假装它好像不存在一样。
  • “头脑中的大象”,也是这个意思。我们的头脑中有一些隐藏的动机,我们不愿意说出来,不愿意正视,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这些动机,对社会生活有巨大的影响。
  • 两位作者在这本书中运用微观社会学、认知和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和经济学,给我们揭示和解释了很多像这样摆出来就简直不可思议的事情。

二、隐藏动机的表现

1、内部零和博弈:人脑进化的底层动力

  • 人类会创作艺术、会科学、会最高效的赚钱方法,如果只是想打败其他动物称霸全球,那可用不着这么高的智力。现在有个理论叫 “社会大脑假设(social brain hypothesis)”,说人之所以那么聪明,并不是为了和其他物种竞争,而是因为人和人之间的竞争。


    (社会大脑假设认为灵长类的大脑容量与族群的大小有关。族群越大、要处理的社会关系越复杂,大脑就越大。)

2、 限制竞争产物:人类独有的“社会规范“

1)什么是社会规范?

  • 社会规范是人类社会防止恶性竞争的伟大发明。很多动物都有社会等级,黑猩猩甚至有政治(”政治“的简单理解即为确保群体中地位排序的联盟),但是只有人类有社会规范。
  • 社会规范的妙处在于,做坏事的人不仅仅会面临被他伤害了的人的报复,而且会面临第三方的惩罚—— 哪怕事不关己,围观群众也会联合起来去惩罚一个违反了社会规范的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2)社会规范何以运转?

  • 学者们现在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发展出规范来,关键的转折点在于对致命武器的使用。在没有武器的时代,身强力壮者具有绝对的优势。有了武器,弱者就有可能用武器打败强者。特别是有了投掷类的武器之后,一群人可以联合起来干掉一个人,而自己完全不用担心受伤。这就给那些身强力壮、以前可以在群体里称王称霸的个体(所谓的alpha male)形成了极大的威慑。

3)随处可见的社会规范:圈子里“搞大事”会被K

  • 社会规范的主要功能是避免恶性竞争。 比如说吹牛,你拿一些小事儿发发朋友圈炫耀一下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如果你总拿大事吹牛,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就违反社会规范了。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早在一万年前的采集-狩猎时代就已经形成了防止一人独大、避免一个人欺压多数人的本能。类似地,各种明显自私的做法、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通过阿谀奉承上位、搞小政治团体,这些行为都是社会规范所反对的。

3、违反与反违反:话说朦胧的“共有知识”

1)什么是共有知识?

  • 你知道,我也知道,我们大家都知道对方知道的那些“知识”。逻辑学中将其定义为:“共有知识(common knowledge)”。一个知识你有我有还不行,得形成common knowledge,才能起到协调的作用。
  • 任何秘密其实都有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秘密,第二个维度是这个秘密的“公开”程度 —— 也就是它在多大程度上是个共有知识。
  • 让人知道是一回事儿,变成共有知识是另一回事儿。现实生活中这种技巧实在太多了,我们发明了委婉语、双关语、讽刺和暗示,这都是既传达了信息,又不公然违反社会规范。

2)不能说的秘密:"私下抱怨O.K." VS "公开对抗K.O."

  • 单位有个大领导,你觉得他腐败无能,你跟要好的同事私下里一交流,发现别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其实就算每个人都认为大领导腐败无能,他还是可以继续当领导 —— 因为没有人敢 公然 反对他,你们没有形成共有知识。大领导非常清楚一定要控制共有知识,所以私下的抱怨都是管不了的,但是公开的对抗绝对不行。
    "私下抱怨O.K". VS "公开对抗K.O."

3)坏借口也是借口:"套个纸袋再喝”

  • 美国等国规定公共场所喝酒,在法律上确实是不允许,但是大家心照不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警察有很多事要做,抓这种小事儿不是什么政绩还很麻烦。警察没有抓你的强烈愿望。只要你稍微遮掩一下,警察就有了不抓你的理由。可是如果你公然违法,那可就真成了侮辱警察了。警察面对公然的违法行为无动于衷是会被追责的。
    "套个纸袋再喝"

4)可进可退擦边球:“要不要上楼去我家坐坐”

  • 我们看西方电影,男女交往,吃饭约会之后问对方“要不要上楼去我家坐坐”,这就是明显的暗示,但是不管对方拒绝也好,还是有第三方听到了也好,大家都能保全面子。

4、欺骗与反欺骗:文明人不问“为什么”

1)真有“真的理由”吗?

  • 人的大脑其实是个多元政体,各个模块有不同的“想法”,有时候会互相冲突。最后对外发言的“叙事自我”,有时候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它总能找到理由。
  • 所以“理由”这个东西,是不是太廉价了呢?“为什么”这个问题,还有意义吗?

2)冲突选择:最好不知道

  • 面对逻辑冲突,我们有时候主动选择无知。大脑的各个模块已经做出决定之后,出来给这个决定找个解释的,是“叙事自我”也就相当于大脑的新闻发言人。
  • 平时我们意识中的“我我我”,就是这个新闻发言人,我们善于找各种理由美化自己的动机,而有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大脑做那个决定的真实动机。

3)策略性自欺:主动限制自己的认知,是为了做给别人看

  • 1967年,美国经济学家、也是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提出一个理论,说人们欺骗自己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欺骗别人。
  • 比如说,体育比赛,我暴露任何一点弱点,都可能给对手极大的鼓舞。那我的最佳策略就是哪怕快坚持不住了也要坚持,我得像个疯子一样不计后果地勇往直前,这样对手才能害怕。
  • 有时候盲目相信是为了表示忠诚。赵高指鹿为马,为什么那些官员也跟着说这马呢?因为你要忠诚于组织,就必须忠诚于组织的信仰。各种组织都讲信仰,员工就是要比老板还相信公司的产品一定能成功。
  • 有时候自欺是为了宣传,为了鼓舞别人,自己得先信。很多人认为政客都是虚伪的,但是这本书里有一句话说的很有意思:”一个面具戴久了,就会变成你的脸的一部分。”你会真的相信你说的。

4)难得糊涂:不问为什么

  • 如果各人的行为都是比较靠谱的,能够预判每个人会好好干,大家就可以合作 —— 深层次的原因根本没意义。大领导说话都是句句站住道德制高点,有时候是真情流露,让人感动不已,其实三言两语已经把利益分配完毕。

三、隐藏动机的评价

1、自欺欺人的“是”与“非”

1)“最不坏”的科学方法

IS p<=0.05?
  • P 值代表“在一定的无效假设之下”,实验结果纯属巧合的可能性——有相当比例的实验结果其实就是巧合。科学界普遍采用的P 值小于 0.05,是个不怎么体面的人为约定。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科学家使用 cherry-picking 之类的手段,美化了自己研究的 P 值。
0.05啊0.05!
  • 每个人都有隐藏的动机现在看来,连科学家也不例外。那别的行业是什么样,也就可想而知了。那科研结果还能信吗?能信,科学方法是获取知识“最不坏”的方法。而且近年来,科学家们自己,也正在积极反思 P 值代表的问题。
  • 真实世界就是这样——没有我们最初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总值得我们活下去,而且有一点我们不能不承认:它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意思。

2)畸形的现代医疗系统

就医的政治:“炫耀性救护(conspicuous care)”

  • 当我们病了的时候,我们希望有人来救助。别人病了,我们也要去救助他们。救助的效果如何那得看天意:我们更关注的,是救助本身。


    2009年,赵本山同志生病期间,范伟、白岩松、冯巩、朱军、王家卫等同志先后前往医院看望。
  • 互相照顾这个动作非常重要,正所谓“患难见真情”。人类绝大多数情感需求都能追溯到采集狩猎时代,那时候没有私有财产的概念也没有余粮,要吃什么都得当天去采摘。那如果一个人生病了,就必须得有人照顾,有人给他带来食物,有人确保他不在场的时候他的利益不受损害。

国际孤独等级

过度医疗

  • 《头脑里的大象》的两位作者估计,把美国医疗花费砍掉三分之一,美国人的健康状况应该不受影响。三分之一是什么概念呢?目前美国每年用于医疗上的花费是2万8千亿美元,占GDP的17%!

医疗的意义

  • 正因为人们追求的并不是疗效而是医疗动作的可见性,医生们也不太在乎疗效。只要医生态度好,一般不质疑疗效;病了要大张旗鼓地治,但是平时并不重视健康。

  • 医学界有句自谦的话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 现在想起这句话来,是不是有了新的体会:患者最想要的正是安慰。

  • 如果你真的在乎健康,其实不是钱的事儿。选择生活在乡村,你会比生活在城市的人多活6年;不吸烟可以多活3年;经常锻炼可以多活15年。可是我们现在这个系统,几乎从不干预人们的生活方式,而非得等人病了以后去花钱治病。

引申

  • 医保对各国政府来说都是最头疼的问题,它涉及到道德和伦理,涉及到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最后才是医学和经济学。《头脑里的大象》只讲了炫耀性医疗这一个方面,别的方面问题更大。

3)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

艺术的欣赏——表面上为了自己,实际上可能是为了别人

  • 王尔德有句反鸡汤名言,说“现今的人知道所有东西的价格,可是不知道任何东西的价值。”很多号称喜欢艺术的人,关注艺术的价格还是价值。价值是个主观的东西,而价格可以炫耀,可以跟人比,“比比比”,也许是艺术流行的一大动力。


    “现今的人知道所有东西的价格,可是不知道任何东西的价值。”

慈善的回馈——表面上为了他人,实际上可能是为了自己

  • 如果完全是为了别人,我们应该把钱捐给最需要的人。可实际上,捐款大头是给了宗教团体和教育机构。
  • 所谓教育机构并不是什么希望小学之类,主要是著名大学,它们跟美国的教会都非常有钱,而且还都不用交税。这个世界上最缺钱的大概是非洲那些穷人,可美国人民真正给全球穷人的捐款还不到捐款总数的13%。


    2016年美国慈善捐赠分布排行(宗教、教育居于前两位)

“第三人效应”

  • 当我们可能认为自己不受广告影响,但其他人会受到广告影响,就足以让我们受到广告影响。
  • 随处可见的奢侈品广告、征兵广告、豪车广告。

2、都会做又都意识不到:有些事不知道更好

1)“视觉统治比”

  • 视觉统治比 = 你说话的时候注视对方的时间% / 对方说话的时候注视对方的时间%

    你看我多,还是我看你多?

  • 视觉统治比,揭示了你心目中跟对方相对地位的高低。面对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视觉统治比会在1左右。而军队里下级面对上级,视觉统治比是0.6。1982年的一篇论文说,心理系大一新生面对一个已经被著名医学院录取的大四学长,视觉统治比是0.59。

2)笑话是“温和的违反”

  • 笑,就是在安全和危险的边界线上走一下,然后落实到安全。为什么笑话会让人笑?笑话是“温和的违反” —— 看似是在说一个不正经、甚至有点危险的话题,但实际上很安全。为什么我们看到别人跌倒会笑?因为我们知道他没事儿。如果是一个老人跌倒了,你就不会笑,因为那可能是真危险。
  • 如此说来,笑会暴露我们心目中危险的边界在哪里。同样一件事儿,别人没笑你笑了,那就可能说明别人认为这个事儿很严重,而你没当回事儿。


    “笑即是坏”
  • 再比如说几十年以前,同性恋在美国是个禁忌话题,谁也想不到有朝一日同性恋居然会是个正面的形象。那这个社会规范是怎么打破的呢?
  • 最初可能是某个知名人士,当着媒体的面说了一些支持同性恋的话。记者第一反应是这人是不是疯了,怎么说这种话—— 然后记者会把这件事当做八卦报道。这句话一旦上了媒体,公众会有各种反应,很多人会指责,然后这位知名人士可以说我是开玩笑的,对不起啊。
  • 但关键在于,通过一个玩笑,这句话传播出去了。如果人们真的觉得这个话题好笑,那就意味着这个话题已经处在危险和安全的边缘!旧社会规范的边界线已经在收缩了。这就好像流氓骚扰妇女。你说他是犯罪吧,他说他是开玩笑。你说他是开玩笑吧,他似乎真的想犯罪。
笑怎么拉?

3)微妙的模糊空间

  • 有些事情最好保留一点微妙的模糊空间。每个人都会做,但是每个人又意识不到,这种状态最有意思。

四、隐藏动机的总结——认识真实世界“并非一个进化优势”

  • 人类进化了这么多年,绝对坏的特性其实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头脑中任何一种感情、任何一种动机都是有好处的。这本书的主题恰恰不是批判这些隐藏动机,而是说这些隐藏动机有好处。
  • 大脑是个多元政体,各个模块各有各的主意,最后做出什么决定,我们常常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因为什么动机。可能对绝大多数事情,我们都是既有“好的”动机,也有自私自利的动机。
  • 那我们跟人合作,为什么不干脆假装大家都是为了好的动机呢?人类早就不是低等动物那种打打杀杀的局面了,作为文明人互相合作,我们最好的政策就是讲学习、讲正气。
  • 真实世界就是这样——没有我们最初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总值得我们活下去,而且有一点我们不能不承认:它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意思。(No.2)

五、如何利用这些知识?

1、对他人,不要猜测、更不要指责有何隐藏的动机

  • 当你面对一个具体的人的时候,不要猜测、更不要指责他有什么隐藏的动机。
  • 有时候好心能办坏事,有时候自私自利却能办成好事,本来重要的是事情的结果,可是人们总觉得人的“动机”更重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不专门针对他的行为,反而以“揭发”他的“动机”为乐。

2、对自己,重要决策时,追问自己到底有什么动机

  • 对于自己,在做重要决定的时候,应该深入问问自己到底有什么动机。
  • 这样有利于你做出理性的选择;理性是在多个模块的选择中有一致、明确的排序

3、对“世人”,要充分了解、甚至运用隐藏动机知识

  • 更高级的要求是,对于具体个人之外的、广泛意义上的“世人”,我们要充分了解、甚至运用隐藏动机这个知识。
  • ___发现系统的漏洞,教育、医疗都有
  • ___利用洞见获取利益,做好事还是做坏事?
  • ___做个改变系统的牛人 VS 做个诚实、智慧、有勇气的普通人

六、个人观点

1、多样视角,值得推崇

  • 《头脑中的大象》两位作者,提供了与大部分人日常认知截然不同的视角,且这些结论经由一定的科学研究得出。
  • 当然,从严谨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所有观点是否有充分的证据、有效的逻辑推理,即便万维钢老师恐怕也难以说100%是这样,但是,从拉宽视角的意义来说,是非常值得推崇的。

2、情境万千,并非绝对

1)不问为什么 VS 必须明确动机

  • 有些地方可以模糊,有些地方必须明确动机,不透明很多时候是理解和合作的障碍。

2) 炫耀性救助 VS 渴望真正治愈

  • 倾家荡产都要争取治愈亲人的人很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生命质量的人很多。

3)慈善的内在动机 VS 慈善的外在结果

  • 无论我们有多少隐藏动机,现代化、体系化的慈善体系的运转,确实增加了部分群体的福祉。

3、西方思维 VS 东方智慧

  • 无论是从进化论还是认知科学,西方思维习惯了探究现象背后的底层根源,作用机制,而东方智慧尽管没有用科学的思维去研究和研究,却用了更强调领悟、意会的意向表达进行传承和洞察。西方说笑话是“温和的违反”,文明人不问为什么,东方说”弦外之音“、“水至清则无鱼”。

后记:“有感而享,笨的慢功夫”

1、选题出发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只是No.2

  • 《不充分均衡》与《头脑中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隐藏动机》(以下简称《头脑中的大象》)两本书是《万维钢 精英日课2》最近两周的解读书目,对我关于日常生活的思考有很大的启发,豁然、释怀之后可以放开怀抱,明白的“糊涂”。
  • 相比指导意义更涉及利益得失“大事”的《不充分的均衡》,《头脑中的大象》一书所阐述的问题渗透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涉及生死的医疗、也有“无伤大雅”的“莞尔一笑“,了解这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品味、不时体会。”

2、同步自我复盘

  • 在写作的过程中,虽然是对课程内容的重新编辑,但反复的捉摸、思考,相当于把我生活中的一些事进行了快速的复盘和思考,也是不断练习元认知的过程。
  • 在复盘的过程中,确定要补充关于本文编写的后记、补充“个人观点”
  • 听->看->想->重组,输出倒逼输入,输出带动有效输入。
  • 下次从选题、组织、排版要思考更好的选择。

3、些许感慨

  • 首次使用幕布网页版,感觉棒极了!
  • 如此贴切的配合是怎么做到的呢?!
  • 万维钢老师们这么多特别配合文字的图都怎么配的,这是一个神技能,突然好奇,应该是先有想法才配图,但怎么总能找到这么贴切的图呢,日常储备?还是现在的“图片搜索+图片识别”已经是黑科技了?
  • 没想这次选题搞“大”啦,囧,下次轻易不要拉!
  • ___文本准备:2个小时
  • ___确定主题:1个小时
  • ___结构重组:9个小时
  • ___编辑排版:4个小时
没想这次选题搞“大”了,下回轻易不要啦!

感谢你读到这里,看到这句话,给你一朵小红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189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7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85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03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05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2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9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6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8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5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2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5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72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1,421评论 25 707
  • 我们的生命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算作是“人”呢? 杀人是有罪的吗? 杀婴儿有罪吗? 堕胎是有罪的吗?...
    马_哲阅读 437评论 0 1
  • 1.今天微友邀请给小芳姐弄了一个生日快乐的图片。谢谢 2.今天的零极限分享是走出信念的限制,好好爱自己,关于自己阴...
    小华华Diana阅读 215评论 0 0
  • day 15 words and expressions 1. hallmark : n (1) a typica...
    曦熙何兮阅读 290评论 0 0
  • 第40章:钱小钱我爱你 “钱钱。” 突然身后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 钱小钱的身体僵了一下,她知道那个声音的主人是谁,...
    墨棠子阅读 771评论 3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