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裂?
在Elasticsearch、ZooKeeper这些集群环境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有一个“大脑”。比如,Elasticsearch集群中有Master节点,ZooKeeper集群中有Leader节点。
集群中的Master或Leader节点往往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在网络正常的情况下,可以顺利的选举出Leader(后续以Zookeeper命名为例)。但当两个机房之间的网络通信出现故障时,选举机制就有可能在不同的网络分区中选出两个Leader。当网络恢复时,这两个Leader该如何处理数据同步?又该听谁的?这也就出现了“脑裂”现象。
通俗的讲,脑裂(split-brain)就是“大脑分裂”,本来一个“大脑”被拆分成两个或多个。试想,如果一个人有多个大脑,且相互独立,就会导致人体“手舞足蹈”,“不听使唤”。
了解了脑裂的基本概念,下面就以zookeeper集群的场景为例,来分析一下脑裂的发生。
zookeeper集群中的脑裂
我们在使用zookeeper时,很少遇到脑裂现象,是因为zookeeper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避免脑裂的发生,这个后面会讲到Zookeeper的具体解决方案。现在呢,先假设zookeeper没有采取这些防止脑裂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看看脑裂问题是如何发生的。
现有6台zkServer服务组成了一个集群,部署在2个机房:
正常情况下,该集群只有会有个Leader,当Leader宕掉时,其他5个服务会重新选举出一个新的Leader。
如果机房1和机房2之间的网络出现故障,暂时不考虑Zookeeper的过半机制,那么就会出现下图的情况:
也就是说机房2的三台服务检测到没有Leader了,于是开始重新选举,选举出一个新Leader来。原本一个集群,被分成了两个集群,同时出现了两个“大脑”,这就是所谓的“脑裂”现象。
由于原本的一个集群变成了两个,都对外提供服务。一段时间之后,两个集群之间的数据可能会变得不一致了。当网络恢复时,就面临着谁当Leader,数据怎么合并,数据冲突怎么解决等问题。
当然,上面的过程只是我们假设Zookeeper不做任何预防脑裂措施时会出现的问题。那么,针对脑裂问题,Zookeeper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呢?
Zookeeper的过半原则
防止脑裂的措施有多种,Zookeeper默认采用的是“过半原则”。所谓的过半原则就是:在Leader选举的过程中,如果某台zkServer获得了超过半数的选票,则此zkServer就可以成为Leader了。
底层源码实现如下:
public class QuorumMaj implements QuorumVerifier {
int half;
// QuorumMaj构造方法。
// 其中,参数n表示集群中zkServer的个数,不包括观察者节点
public QuorumMaj(int n){
this.half = n/2;
}
// 验证是否符合过半机制
public boolean containsQuorum(Set<Long> set){
// half是在构造方法里赋值的
// set.size()表示某台zkServer获得的票数
return (set.size() > half);
}
}
上述代码在构建QuorumMaj对象时,传入了集群中有效节点的个数;containsQuorum方法提供了判断某台zkServer获得的票数是否超过半数,其中set.size表示某台zkServer获得的票数。
上述代码核心点两个:第一,如何计算半数;第二,投票属于半数的比较。
以上图6台服务器为例来进行说明:half = 6 / 2 = 3,也就是说选举的时候,要成为Leader至少要有4台机器投票才能够选举成功。那么,针对上面2个机房断网的情况,由于机房1和机房2都只有3台服务器,根本无法选举出Leader。这种情况下整个集群将没有Leader。
在没有Leader的情况下,会导致Zookeeper无法对外提供服务,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在集群搭建的时候,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如果两个机房的部署请求部署3:3这种状况,而是3:2,也就是机房1中三台服务器,机房2中两台服务器:
在上述情况下,先计算half = 5 / 2 = 2,也就是需要大于2台机器才能选举出Leader。那么此时,对于机房1可以正常选举出Leader。对于机房2来说,由于只有2台服务器,则无法选出Leader。此时整个集群只有一个Leader。
对于上图,颠倒过来也一样,比如机房1只有2台服务器,机房2有三台服务器,当网络断开时,选举情况如下:
Zookeeper集群通过过半机制,达到了要么没有Leader,要没只有1个Leader,这样就避免了脑裂问题。
对于过半机制除了能够防止脑裂,还可以实现快速的选举。因为过半机制不需要等待所有zkServer都投了同一个zkServer就可以选举出一个Leader,所以也叫快速领导者选举算法。
新旧Leader争夺
通过过半原则可以防止机房分区时导致脑裂现象,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Leader假死。
假设某个Leader假死,其余的followers选举出了一个新的Leader。这时,旧的Leader复活并且仍然认为自己是Leader,向其他followers发出写请求也是会被拒绝的。
因为ZooKeeper维护了一个叫epoch的变量,每当新Leader产生时,会生成一个epoch标号(标识当前属于那个Leader的统治时期),epoch是递增的,followers如果确认了新的Leader存在,知道其epoch,就会拒绝epoch小于现任leader epoch的所有请求。
那有没有follower不知道新的Leader存在呢,有可能,但肯定不是大多数,否则新Leader无法产生。ZooKeeper的写也遵循quorum机制,因此,得不到大多数支持的写是无效的,旧leader即使各种认为自己是Leader,依然没有什么作用。
ZooKeeper集群节点为什么要部署成奇数
上面讲了过半原则,由于Zookeeper默认采用的就是这种策略,那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集群的数量设置为多少合适呢?而我们所看到的Zookeeper节点数一般都是奇数,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只要集群中有过半的机器是正常工作的,那么整个集群就可对外服务。那么我们列举一些情况,来看看在这些情况下集群的容错性。
如果有2个节点,那么只要挂掉1个节点,集群就不可用了。此时,集群对的容忍度为0;
如果有3个节点,那么挂掉1个节点,还有剩下2个正常节点,超过半数,可以重新选举,正常服务。此时,集群的容忍度为1;
如果有4个节点,那么挂掉1个节点,剩下3个,超过半数,可以重新选举。但如果再挂掉1个,只剩下2个,就无法正常选举和服务了。此时,集群的容忍度为1;
依次类推,5个节点,容忍度为2;6个节点容忍度同样为2;
既然3个节点和4个节点、5个节点和6个节点,也就是2n和2n-1的容忍度是一样的,都是n-1。那么,为了节省资源,为了更加高效(更多节点参与选举和通信),为什么不少一个节点呢?这就是为什么集群要部署成奇数的原因。
解决脑裂的常见方法
上面提到了Zookeeper使用的过半原则,这里再把解决脑裂问题的场景方式总结一下。
方法一,Quorums(法定人数)方式
比如3个节点的集群,Quorums = 2,也就是说集群可以容忍1个节点失效,这时候还能选举出1个lead,集群还可用。比如4个节点的集群,它的Quorums = 3,Quorums要超过3,相当于集群的容忍度还是1,如果2个节点失效,那么整个集群还是无效的。这是ZooKeeper防止“脑裂”默认采用的方法。
方法二,添加心跳线
集群中采用多种通信方式,防止一种通信方式失效导致集群中的节点无法通信。
比如,添加心跳线。原来只有一条心跳线路,此时若断开,则接收不到心跳报告,判断对方已经死亡。若有2条心跳线路,一条断开,另一条仍然能够接收心跳报告,能保证集群服务正常运行。心跳线路之间也可以 HA(高可用),这两条心跳线路之间也可以互相检测,若一条断开,则另一条马上起作用。正常情况下,则不起作用,节约资源。
方法三,启动磁盘锁定方式。
使用磁盘锁的形式,保证集群中只能有一个Leader获取磁盘锁,对外提供服务,避免数据错乱发生。但是,也会存在一个问题,若该Leader节点宕机,则不能主动释放锁,那么其他的Follower就永远获取不了共享资源。于是有人在HA中设计了"智能"锁。正在服务的一方只有在发现心跳线全部断开(察觉不到对端)时才启用磁盘锁。平时就不上锁了
方法四,仲裁机制方式。
脑裂导致的后果是从节点不知道该连接哪一台Leader,此时有一个仲裁方就可以解决此问题。比如提供一个参考的IP地址,心跳机制断开时,节点各自ping一下参考IP,如果ping不通,那么表示该节点网络已经出现问题,则该节点需要自行退出争抢资源,释放占有的共享资源,将服务的提供功能让给功能更全面的节点。
以上方式可以同时使用,可以减少集群中脑裂情况的发生,但不能完全保证,比如仲裁机制中2台机器同时宕机,那么此时集群中没有Leader 可以使用。此时就需要人工干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