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中,成功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生而为人,谁不想过上自己梦寐以求的人生呢?可是,到底怎么样的人生才算得上是成功呢?官场亨通算吗?当然算了。情场得意算吗?当然也算。生意场辉煌算吗?自然算得。但是,假如我就是一个平凡之人,既没有当官,也没有收获忠贞爱情,也没有在商业中取得一丁点成功,那我的人生是不是从此就被钉到了失败的耻辱柱上呢?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在我们过去的人生中,我们是更多的被别人推着往前走,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还是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关注自我需求,并为此付诸行动,只要想清楚这一点,上面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如果你是一个过分在乎别人看法的人
这种人不在少数,或者说我们的一部分思想会被他人所左右,从而影响到我们的观点乃至行动。
做事情考虑他人感受,其实这是非常正常并且很有礼貌的一种习惯,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度,一旦过分在乎他人感受,你将失去自我。
就拿我们的父母对成功的定义来举例,他们会给我们灌输一些他们对成功的看法,比如说父母认为学习成绩优秀是成功,认为找到一个稳定工作是成功,认为在三十岁之前娶妻生子是成功,这些看法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现实往往不会完全按照家长的美好规划去发展,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多样性,我们永远也过不上和别人一样的人生。
有没有关注自我核心需求,并为此付诸行动?
如果我们去观察一下小孩,会发现小孩子特别容易快乐,小孩子的人生能用成功来形容吗?我觉得完全可以,他们脸上的笑容,眼神里的纯真,都能证明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挺成功的。而小孩子自我核心需求,非常的清晰,想吃水果了,会跟大人要,逛超市想要某个玩具了,会直接开口跟大人要,哪怕被拒绝了,也会想办法跟父母谈判去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但是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是感到迷茫呢?原因很复杂,但是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我们提出的需求长期被父母暴力拒绝,并且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信多数人都有这种经历,不管你采用什么手段,哭闹、纠缠、乞求,父母可能会考虑到经济状况,断然拒绝给你买新的玩具、新的书包等等。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给我们解释清楚,你的需求是合情合理的,只是我们经济拮据,所以不能满足你的需求,这样也不会留下问题,可是,父母往往选择训斥、甚至动手打孩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会对自我需求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提出需求是错误的。久而久之,他也就不再愿意再与父母沟通,把很多话都藏在自己肚子里,甚至产生自卑、自闭心理,这种创伤是金钱弥补不了的,有可能会伴随我们很长一段时间。
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忽视了自己的感受。
他人的看法可能会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也可能会对我们产生一些阻碍,到底是哪一种,也不难分辨,你只需要判断,他说的这些是在鼓励我,帮我找出问题,还是纯粹的嘲讽乃至打压我?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头脑中会去想象别人会对你有什么看法,可能大家根本不在意你做什么,自己先把自己吓倒了。
接收外界信息过多,自我需求被模糊、边缘化。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接收的来自外界的信息越来越多,这部分信息逐渐挤占了我们的自我空间,如果我们的核心需求模糊了,就更像是一个被他人思想摆弄的木偶,而不是一个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
害怕失败。
由于在过去的人生中,我们遭遇了很多挫折,变得有些害怕直面结果了,逃避似乎成了一个安全躲过风险的利器。
强化自我需求,走上成功人生。
不管我们当下处在什么阶段,是什么状态,都能通过强化自我需求迈向成功,首先我们对成功的定义不要过于狭隘,自我核心需求得到了满足,即使这个需求看起来很渺小,譬如吃到了自己喜欢的食物,买到了心仪的家具,写出了一篇不错的文章,都属于自己的成功,这能够对自身产生正向的认同感,而不是疲于奔命,追求他人眼里的成功。
《易经》中提到过,求而往,明也。意思是如果有所追求的东西,采取行动是非常理智的行为。只要不违法、不违反道德,想到做什么事就动手去做,千万不要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
想改善自己的普通话是吗?那就想办法练习啊,不要暗示自己说不好,想想如何才能把普通话说好更有意义。
想去跑步减肥是吗?那就去啊,如果还没去,是有什么在拦着你吗?
想穿一件自己喜爱的衣服出门,却因为别人说过它跟你不搭是吗?为什么要在乎,只要你穿的干净得体,何必在意别人说什么。
想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是吗?那就去做啊,如果还没开始,那就想想还缺什么呢?到底要为此付出哪些努力呢。千万不要想着“万一失败了会被谁谁谁笑话,我还是不去做了吧”这种毫无帮助的事。
一个连自己的需求都不敢满足的人,活的连一条虫子都不如。
之前的人生无论怎样,都已经不重要了,不如活在当下,勇敢的去生活、去学习、去工作、去品尝失败、去享受成功,把自己那颗脆弱的心锤炼的百折不挠,再加点蛮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时时刻刻告诉自己,我是独一无二的,我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