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是国内第一位女性盲人钢琴调音师,拥有自己的钢琴调音公司,写过自传《耳边的世界》,接受过很多媒体的专访。
她1973年生于河北,在3个月大时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被父母抛弃之后,由姥姥抱回来抚养。
从三岁开始,姥姥就尝试开发陈燕的耳朵、鼻子和手的功能,教她听反射音判断前方的物体。因为看不见障碍物,小陈燕经常摔倒,练了足足两年的时间,才终于做到走在路上不被撞倒。
姥姥还不断地带小陈燕做各种各样的练习,来开发她的听力。从捡硬币练起,听硬币的面值和停止转动的声音,然后准确无误的捡起。
姥姥还教小陈燕用耳朵代替眼睛,眼睛跟着手。比如要在桌上拿杯子,先想好杯子在哪,然后用手去拿,眼睛跟着手,让别人看起来会觉得我是跟着拿的。类似的枯燥联系,姥姥总是让小陈燕做无数次。
五岁生日那天,姥姥要带她去买一条裙子。小陈燕期待着新裙子,姥姥却说,“咪咪,你先去地安门商场门口等我,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办。”
小陈燕内心非常惆怅,心想:“姥姥这是怎么了呢?难道她不记得我是个瞎子吗?生下来3个月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可是姥姥言出必行,没办法,小陈燕只得硬着头皮自己去。
可站在四合院门口,小陈燕久久不敢迈开步子。她说,“或许是小女孩的爱美之心,或许是对新衣服的渴望,最终还是把我带上了马路”。
姥姥之前带着陈燕做过无数次公交车,所以小陈燕记得去往公交车站的路。她摸索着往前走。快到马路时,她闻到了灰尘和汽油的味道。马路上车来车往,人声嘈杂,不同的方位传来的声音层层叠叠,耳不接暇。
好不容易走到了站点,小陈燕努力的听着,一刻也不敢懈怠,突然而至的喇叭声把她吓了一跳。公交车来了,刹车时车胎摩擦的声音拖到跟前,人群躁动起来,地面也有着震动。小陈燕急忙贴紧身边的人上了车,买了车票,还让售票员阿姨到站了帮忙提醒一下,然后摸索着找到了一个座位坐下。
到地安门要坐4站,小陈燕仔细地数着,生怕坐过了。到站后,小陈燕摸索到门口下了车,重新被裹挟在车水马龙的声音里。只要在过一个马路就到商场了,就是那种双车道的普通街道,然而小陈燕觉得时间似乎停止了一样,这一刻显得那样的漫长…
姥姥曾嘱咐过小陈燕过马路的技巧,找准要跟的人,仔细听那人的脚步。就这样,按照姥姥的叮嘱,小陈燕小心翼翼的过了马路,来到了地安门商场门口,悬着的心总算落下来了。
刚站稳,就听见了熟悉的脚步声,姥姥来了。小陈燕鼻子一酸,差点哭了出来。
从那以后,姥姥再也没有牵过她的手。姥姥总说她有很多事要做,没有时间陪她。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大人领着,而小陈燕却是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甚至捉迷藏的时候被胡同里的小朋友欺负了,姥姥也是袖手旁观。
甚至还常常让小陈燕跑腿帮忙去胡同里的小卖部买东西。别人家的小孩都是大人牵着抱着,这让小陈燕的内心五味杂陈,交织着怨恨和酸楚。
姥姥把她当作一个正常人一样,这让小陈燕觉得姥姥真狠心。
7岁那年,小陈燕到了上学的年纪,但是因为视力问题,她被学校拒之门外。姥姥说,“看来只能把你送去你妈妈那里,和你的妹妹一起上学了。”
然而开学的时候,妈妈却只给妹妹准备了新书包,而让小陈燕去洗衣服、扫地、喂猪喂鸡…如果做的不好,妈妈就会说一些不太好听的话。
陈燕回忆说,“那时候,我知道了妈妈曾经要把我扔到河里。在这个小村庄,我虚度着童年时光,自卑又自闭,常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幻想。”
两年后,姥姥终于来了,才知道原来小陈燕的妈妈一直在骗她,根本就没有让小陈燕上学。姥姥非常震惊,于是把小陈燕带回了北京。
可是小陈燕还是无法上学。于是姥姥就自己教。陈燕说,“姥姥抓着我的手教我写字,我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快就能学会。”
那时候,小陈燕有个梦想,就是当一个画家。让一个盲孩子学画画,也不知道能有几个家长会支持。但是姥姥就一个字“画”!
第二天,姥姥就买来纸笔,把小陈燕的手放在纸上让她画画。
小陈燕决定要画姥姥为她养的那只小黄猫。她拿着笔在纸上画啊画,画她心里那只小黄猫。画完后,还会拿去问别人像不像,大家都说“太像猫了”。
这善意的谎言给了小陈燕难以估量的信心。14岁的时候,她画的猫画送到了日本,获得了两地残疾儿童绘画二等奖。
后来,陈燕在广播里得知北京有盲校,也如愿上了盲校。在学校里,她找到了认同,并最终成为我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音师,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陈燕虽然双眼完全失明,但是她自己能力非常强,她能切菜做饭,骑独轮车,会游泳,会画画,会跆拳道,更擅长听声辨物,一步到位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记忆力亦是惊人。
回忆陈燕的成长经历,姥姥说,“从把她抱回家开始,就挖空心思找适合小陈燕的本领,想要把她培养成一个独立自强的人。后来让小陈燕独自买东西,过马路…自己都是在身后跟着,一直跟了十八年,直到陈燕能够准确找到每一位钢琴客户的家…这才放下心来!”
第一次看到陈燕的故事的时候,完全震撼到我了。
随着年轻一代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日益重视,隔代养育的种种弊端被无限放大。诚然,这是事实不假,但是父母是一个最不需要考核就可以上岗的工作,如果父母自身都对养孩子这事很随性,不见得就能比老人强多少。
曾经在一个邻居家听到孩子妈妈跟孩子奶奶的对话,那个小女孩3周岁多。
她妈妈说:“带她去学舞蹈,可是老师说什么,她都不明白,也不会动作,别的孩子都做的很好。”
孩子的奶奶回应道:“她又没上过学,第一次去学舞蹈,你这瞎着急的!”
说实话,听完这段觉得挺无语的,孩子的成长都是一步一步来的,她没有经历过养育过程,只看到了孩子长成,光记住了“恨铁不成钢,”,却忘了铁也得千锤百炼才能成钢。
陈燕的姥姥并没有因为陈燕双目失明,就嫌弃她,而是挖空心思悉心教导。反观她的妈妈,甚至在她出生时就要把她扔进河里。
父母大概是这世上最容易做的一份工作了,但要想做好却并不容易。
《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即所谓的“言传身教”。
抚养孩子的那个人本身的品行以及思想观念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个人并不会因为是孩子的父母就会立刻“飞升上神”。同样的,也不会因为是老人,就“自断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