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汉语中形容半径,或者形容面积的词汇。
师父带着徒弟行走四方,师父说“这个村庄方圆十里”,徒弟明白师父的意思是这个村庄的面积是以十里为半径的圆的面积;师父说,这棵树方圆百里都没有人,那么徒弟就知道以这棵树为圆心,半径为百里的圆内都没有人。
用方圆形容物理空间非常实用。
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也应有心中的方圆。
方就是做事情的规矩和尺度,圆就是做事情的变通和协调。
比如生活中,不同事物有不同事物的分类,物品摆放要分门别类放在不同的空间,这就是方。每个地方的物品摆放可以根据物品的形状、大小、颜色来进行调整,让其协调美观,这就是圆。
只追求美观而无分类,屋子就会失去其功能性;只追求分类而不求美观,屋子就会失去生机。
比如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明确与对方可以沟通的话题,以及彼此的身份位置,这就是方。沟通双方使用的语言,以及针对不同情况采用的交流方式,则属于圆。
在彼此身份位置确立的基础上,围绕着特定话题进行有效的沟通表达,就形成了与人沟通中的方圆。
只注重身份位置,则死板而形式;只注重灵活则会变得随意放肆,缺乏主题。
比如学习过程中,要有预习、学习知识、求教、复习、做题的不同环节。不同环节有不同环节的规矩,同样,不同学科这些环节的表现形式有不同。比如预习环节,如果是语文,就要提前熟悉下一节课的课文;如果是物理,就要提前理解下一节课的知识点。
标注重点,提出问题,就是预习中的方;不同学科不同学习方法,就是预习中的圆。
只有方,就会缺少预习的灵动,而拘泥于形式;只有圆,那么就会失重心,什么都了解,却没有抓住关键,白白浪费精力。
比如工作过程中,方就是明确工作空间的准则;圆就是应对不同工作事物的变通。
只有方,就有可能过于刻板,浪费机会;只有圆,就会违规和犯错,让事情变得不可收拾。
做事情的时候,方圆让事情得以展开。
方,主力量与框架,圆主变通与意境。
比如,孩子喜欢看电视,但是孩子也需要学习写作业。那么与孩子沟通过程中,要明确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是为谁而学;电视可以什么时间看,看电视又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这就是把握学习和看电视中的方。明确了方,有理有据,那么孩子在该学习的时候看电视,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做出判断。
直于家长如何引导,怎么表达,这就是圆。怎么说孩子才能接受,怎么把方更好的让孩子理解,这是家长的修行。
有方,事情才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得以推进,有圆,推进的过程中才能够良性发展。
凡事有方圆,万物有方圆。我们理解了方圆,把握住了方圆,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有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