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五一假期最后一天,来来来,接着去看展。此行目的地是“踏雪寻梅——刘海粟美术馆馆藏梅花主题作品展。
梅花,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代表着坚韧不屈、生生不息、清冷高洁的品格。所以放在春天做展览内容预示着勃勃生机。
此展馆计划将松、竹、梅三个中国古代传统意象的馆藏主题作品展形成系列展览,这次的“梅展”是该系列的初展。
展览介绍很有文化气息,每一部分都用古诗穿插。
第一部分:
生无桃李三风面,
总是冰霜晏岁姿。
——明·程通《岁寒三友》
从两件不同时代的岁寒三友主题作品出发,进入中国传统意象性表达的世界,感受松、竹、梅的独特气质和三者间形态与含义的异同,体会艺术家在进行意象性创作时的心境,思考国画传统意象象征意义的由来和形成。
第二部分: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元·王冕《墨梅》
在古代较早期的梅花主题作品中,思考梅花意象的起源,感受梅花如何从其自然属性引申出坚韧、高洁、无畏等象征意义,体会梅花在文人间所引发的思考,以及古代梅花意象如何从文学至图像学发生转变。
第三部分: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元·王冕《白梅》
多样性的古代及近代梅花主题作品的背后,是不同类型及不同年代的艺术家笔下的梅花意象随历史变迁造就的异同。同样的创作主体,在社会及精神层面因素变化的影响下,形成百花齐放的作品样貌。
第四部分: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唐·张谓《早梅》
当代梅花主题作品的呈现,展现出意象性创作在当代的现状。带着先前的观察,将当代意象性创作与古代意象性创作进行对比,思考古代传统思想如何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介绍得太高深,我不懂,但是能够看见唐寅,赵孟頫,郑板桥等人的画,还有五代的《寒鸦图》、《游春图》,宋代的《女孝经图》,我觉得啥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