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农庄的家庭式自助游
——乡村情怀回归系列之“红旗农庄游”
火山
周日,拿回上了车牌的车,车子上了湖南牌,被友人说做了“湖南头”;我回,湖南头是种新尊称,君不见“唯有楚材”?发了图片给李志龙教授看看,想不到和教授做了“老湘”,也还是某个湖南的地区呢。
我把消息传递给了小孩,小孩立刻蹦起来,下午我们去“红旗农庄”!邀约上“弟弟”!嘿,去玩,还记得她的堂弟呢。想起去红旗农庄,之前给过两篇“自助游”的文章给她看,她看到玩得这么自在,有点心动;周六去陈庄主的红旗农庄,她错过了,回头她还是愿意再去。周六的自助游,我没能亲自去,恰好遇上孟奇兄的古琴团队搞活动,于是也去广州火炉山南门附近的神睿琴苑去观摩一番。去年,好像随他们一起拜祭过杨新伦(岭南古琴已故的传承人),墓地苍翠,寂寥掩映在山道旁。这个应该是宁静和自然的归宿,一代大咖姑且如此,何况我们现代张狂而有点渺小的当道人呢?
陈庄主本是一名历史老师,他又搞农庄园艺,他说他那庄园种植杨桃为主,倒不如说是杨桃公园好点。或者是的,这个半开放的庄园地带,有些适合童乐的园地,秋千、滚铁圈、篮球区、足球地带、碧绿小池塘及竹排、百香果的棚架、水面晃动的清澈渠道,各种不知名的看起来又熟悉的小野花。陈庄主传来带孩子弄小盆栽的照片,竟然见到许老师也在,许曾是高中同届同学,她也带孩子去参与周六的自助家庭游;娱乐足球李老师做指导,李老师也是高中同届同学,数年前和他在河东中学做同事,原来相遇就在这些生活的不经意造就的。现在家庭不少独生子女,在自助游中建立友谊,或者也会滋养他们一辈子,为何我们不提供这个机遇呢?
生活如此多纷,并不是一些升华的理论所能完全囊括的,最多还不是系统化、条理化、规律化地描述到一些阶段,哪怕时光带走任何东西,曾经有趣过也算是安慰,哪怕是自我安慰也好。生活并没有对不起我们,曾经的努力与鞭策都成为过去,有活力的能耐成为真实生活的注脚,没有谁注定是留着谁,随缘就法,好好活着就是对得起时代给予我们的馈赠。
不使用“花帮主识花”不知道自然的有趣,孩子在喋喋不休诉说这些有趣的过程,这也是无形文章的材料来源;我提醒他们,文章写得好,我会给一些额外的奖励。会表达和分享观感,记录时光的点滴,这也是种能力,为何我们不借此这样地“出彩”?在百香果的园地旁,我们遇到了陈庄主,他正在和两个工人做一个棚架,可能是用来放置小盆栽的。陈庄主说了他弄“百香果”园地的想法,并且将一些乡村娱乐做得有点意思,其实这种意思还是需要亲自放下去体验。
大地原生,姿态悠然,我以为这是祖国花朵能够长期盛开的一个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