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公众号,看到很多端午节祝福的文章,特别是今年又赶上高考日,那标题起的,五花八门,什么:一举高“粽”,不负“粽”望,乐在其“粽”,才华出“粽”,接“粽”而来,光宗(粽)耀祖,粽爱一生,如日粽天,超群出粽,与粽不同
表面上赋予了粽子更多的文化寓意和美好祝愿,使得粽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祝福的载体,其实这是强加给粽子的极其肤浅的华丽外衣,毫无内涵可言。其中弊端在缓慢地影响着少年儿童,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流传和汉字使用造成极大地破坏性。
民间偶尔使用无可厚非,往往很多大媒体和官方公众号也一样这样使用,而且不这样标新立异仿佛就写不了文章,就表达不了意思。
伟人很早就专门批判过八股式文章,更反对诘屈聱牙的文章,记得几年前一位编辑和我约稿,特别强调,一定要标题新颖,避免白话。可能我写东西喜欢用白话吧,她特别提醒我。当然这无可厚非,问题是就怕所有文章都千篇一律,更怕文章成为“标题党”,而内容假大空。
面对越来越泛滥的谐音梗,真的很担心,等现在的孩子们长大,是否会正常应用老祖宗们留下来的成语俗语和诗词歌赋。
好好说话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