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家世代博儒,翰林三代五出,至思聪寒窗苦读十载,北上科举,家中亦出学士七人矣。
思聪年少聪慧,博学多才,琴棋书画皆了熟于胸,乡邻叹曰:莫家起,百里无才,思聪起,莫家无仕。
思聪科举至北邻黄郡燕玉山,夜深,见道观隐于林间,樵夫立于门侧,思聪走百步施礼,曰:天沉月隐不得归路,妄借煌宇而安。
樵夫不言,推门而入,堂内只一天尊耳。
樵夫生火于堂,曰:功名可得?
思聪施礼答曰:世代为仕,不敢荒废祖志。
樵夫又曰:仕可长生?
思聪曰:否。
樵夫曰:仕可忘忧?
思聪曰:否。
樵夫曰:仕可隐?
思聪曰:小隐于野,大隐与朝。
二人无语,望火而思。
翌日,思聪起而樵夫离。
同年,思聪落榜而隐于燕玉山,修道十年而小成,医患而行善,人称莫仙。
卅年燕玉山有新榜探花游至,闻山上有仙,欲见三次不得,后夜深而宿于道观,仙人翩翩而至。二人对面而惊,原探花即那时樵夫也。
探花曰:吾本此间精野,幸汝之点拔而功成。
莫仙亦曰:吾叛祖志而隐于野,亦汝之功。
叹曰:此山犹念彼山高,彼山才闻此山灵,静守初心,亦为人之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