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在找工作,自己在网上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企业投递一些简历,紧接而来的也进行了一些面试,其中有结构化面试,也有非结构化面试,单人一对一面试,多人一起面试等。自己对大部分的面试都进行了复盘,发现虽然形式不一,但这些面试官的不少问题都是具有共性的,结合自己曾经看过的书籍和文章,将其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也为自己以后面试做一个借鉴。
非专业能力方面HR比较喜欢问的问题:
1、对于公司、岗位的认知方面
公司方面:对于公司有怎么样的了解;认为我们公司是怎么样的; 谈谈你对于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的看法;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为什么愿意来我们公司工作?
岗位方面:进行自我介绍(实际上就是变相问对该岗位的认知);对于该岗位的理解;为什么觉得自己与岗位匹配;为什么喜欢这个岗位,喜欢它的哪一点;你认为你对于该岗位还欠缺哪些能力;对于该岗位,你有哪些可预见的困难;如果我录用你,对于该岗位,你将如何开展工作;对于该岗位的期许;为什么选择这个岗位,这个岗位的薪资期望?
2、对于自我认知方面
对于自我评价的认知:对自我进行评价;主题SWOT分析,分析关于自我优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性格评价;三个关键词形容下你自己;经历过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过去经历中最有成就的事情是什么;最挫败的事情是什么;坚持的最久的事情是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
对于职业方面的认知:近几年的职业规划是怎么样的;未来想获得怎么样的发展(工作的目标与期望);如果这份工作缺乏经验,你将如何胜任;你能我们公司带来什么;想通过多久的时间做到管理层,你理解的管理层是做什么?
3、通过一些问题来判断下你的工作的动机,情商,思维能力,价值观,综合能力等
工作的动机:上一家公司离职的原因;选择这份工作的动机;找工作找了多久,除了本公司外还应聘了哪些公司;你对于跳槽怎么看;你希望从工作中获得的最大回报是什么?
情商/思维能力:你遇到的棘手的人际关系处理事件是什么,怎么处理的;如果面试中没有被录取,你会怎么办;与领导意见不一,如何处理;与同事发生矛盾,如何处理?
价值观:你希望与怎么样的上级共事;你欣赏哪种性格的人;如何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对于加班怎么看;如果本公司和其他都聘用你,你将如何选择;朋友是怎么评价你的......
将这些问题总结大致归类后,突然发现面试中的很多问题其实就是一类问题,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回答。当面试官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我们先尝试去发掘问题后面的本质,他到底是想知道什么,想考察什么,然后我们再经过自己的思考判断给以回复,这样给出一个满意答案是不是会更容易些。
而对于大部分问题,我觉得我们面试前其实是可以提前准备好的。
对于公司和岗位的认知:
关于公司的一些情况,可以从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论坛,圈内朋友同事多方面去了解。而关于岗位的一些具体情况,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去了解,向同行的前辈咨询,业内的朋友打听,还有知乎、论坛提问都可以。公司招人其实想是招与这个岗位最匹配的人。所以你还需要找到招聘宣传中职责与要求,将岗位职责后面隐藏的能力要求挖掘出来,看看自己的能力是否符合岗位的需求。这就需要你盘点自己的能力,然后去匹配,看看自己是不是具备相应的能力,具备的话,最好能辅以具体的案例就更具有说服力。不具备的话,差距在哪里,是不是有其他东西可以弥补和替代。
对于自我认知方面:
自己面试前提前做好自我认知与分析,明白自己拥有的价值与资源(知识与技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个人特性、特点是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我定位),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去这家公司,为什么要去应聘这个岗位,想要从应聘岗位获得收获什么等。推荐提前对自己做下冰山模型分析,能对于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自我认识。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也可以提前进行思考,准备好相应的回答策略。
而对于一些综合能力的考察和具体的案例分析,那就只能靠自己平时的积累与临场应变的发挥了。
最后,我想我们自己要是能提前把这些关于自我分析的认知想清楚,可能会问到的问题提前准备好,下一次面对面试官的各种刁难的提问,自己心里是不是能够多一份从容,多一点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