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古至今,拐带人口者层出不穷,从《红楼梦》中的甄英莲,到《封神榜》中的黄天化,都是三岁那年被人拐走,不知去向了。家中的父母如被挖心取肝一般,痛不欲生。如果家中孩子多的,丢一个还勉强可以支撑,倘若像香菱那样的独生女,被人拐走,那父母简直如同天塌了一般。
所以说,这种拐带人口的罪犯最可恨,丢孩子的父母恨不得将他们万刮凌迟,碎尸万段。
而《封神榜》中有一位偷孩子的“犯罪分子”却成了独一无二的“例外”。他拐走了人家的儿子,不但没有被受害者家属起诉状告,反而被孩子的父亲感激涕零,感恩不尽。
1、黄飞虎的儿子三岁那年意外失踪
黄飞虎的第一个儿子黄天化,在三岁那年意外失踪了。这可把贾氏和黄飞虎急坏了,贾氏夫人因找不到儿子,几天几夜都不思饮食,夜不能寐。儿子年仅三岁,正是最呆萌可爱的时候,被黄飞虎夫妇视若掌上明珠,今日骤然不见,多方打听均不见音讯,夫妻二人不由得心如刀割。
原以为这孩子是被狼虫虎豹叼走了,亦或是失足落水,不幸溺亡,然后尸体随波逐流,冲往了别处。不管怎样,此时寻找儿子如同大海捞针。久而久之,黄飞虎夫妇也只好放弃寻找,强忍心痛。幸而贾氏后来再度怀孕,又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这才稍感欣慰。
黄飞虎原以为,此生早已与儿子阴阳两隔,不会再见了。不料,他们父子竟还有重逢之日,而且是以一种非比寻常的相见方式。
因贾氏进宫朝贺,被妲己诱往摘星楼,贾氏不堪被纣王调戏,跳楼自尽。随后,黄妃前来为嫂报仇,也被纣王扔下楼去,摔了个粉身碎骨。黄飞虎听闻噩耗如晴天霹雳,悲愤之下,带领他的几个弟兄们反出了朝歌,直接去投奔西岐。不幸的是,黄飞虎却在潼关遇难身亡。
也就是在此时,黄飞虎“至死也没想到”,他居然与自己失踪多年的儿子重逢了。
2、黄天化下山救父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看一段原著原文了。不然,就不会知道黄天化失踪的前因后果。原著原文如下:
话说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在碧云床运元神,忽心下一惊。道人袖里捏指一算,早知黄飞虎有厄。道人忙命白云童儿:“请你师兄来。”白云童子即时请出一位道童,生的身高九尺,面似羊脂,眼光暴露,虎形豹走,头挽抓髻,腰束麻绦,脚登草履,至云榻前下拜,口称:“师父,唤弟子那壁使用?”真君曰:“你父亲有难,你可下山走一遭。”黄天化答曰:“师父,弟子父亲是谁?”
可怜的孩子,十几年了,居然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一直把师傅当父亲,原来自己的父亲另有其人。也是啊,当时黄天化才三岁,长大以后,三岁前的记忆基本就会消失了。自然不会记得。继续看原文:
真君曰:“你父乃武成王黄飞虎是也,今在潼关被火龙标打死,着你下山,一则救父,二则你子父相逢,久后仕周,共扶王业。”天化听罢曰:“弟子因何到此?”
真君曰:“那一年,我往昆仑山来脚踏祥云,被你顶上杀气冲入云霄,阻我云路。我看时你才三岁,见你相貌清奇,后有大贵,故此带你上山,今已十三载了。你父亲今日有难,该我救他,我故教你前去。”
看了吧?这就是黄天化失踪的前因后果,是在三岁那年被道德真君带上山的。话说回来,这道德真君也太不道德了吧?你把人家孩子带走,好歹跟人家的父母说一声啊。就说你家孩子杀气太重,需要我亲自教导点化,日后方能成其大器。哪能不声不响的就把人家孩子带走了呢?万一这贾氏夫人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岂不是你的罪过?
或许,道德真君并不这么认为,他或许还以为自己做了件好事呢,我教你家孩子学艺,管他吃管他住,尿湿了被褥还得我给他晒。而且,教他武艺一份钱学费都不要你们出,你们感激还来不及,怎会怪我?咱不表述他们的内心戏了,继续看原文:
真君先把花篮儿与天化拿了,又将一口剑付与,吩咐:“速去救父。”天化方欲问故,真君曰:“若会陈桐,须得如此如此,方可保你父出潼关。不许你同往西岐,可速回来,终有日相会。”天化领师父严命,叩头下山。
黄天化第一次看到黄飞虎的“尸体时,是非常嫌弃的。内心暗想;“父亲身在王位,竟落得如此狼狈,还被人用火龙标打死了,我咋有这么个没出息的爹呀,还以为我爹是威风凌凌的大英雄呢!”
不管怎样,那好歹也是亲爹啊,黄天化用师傅给他的法宝把黄飞虎救活了。黄飞虎醒来后,对黄天化感激不尽,问及来历时,方知道这是自己失踪十多年的亲生儿子黄天化。一时间百感交集,喜极而泣,并十分感激着道德真君这些年对儿子的抚养教导。
所以说,也并非所有拐带人口的“罪犯”都可恨,关键看他的出发点是什么了。如果因谋私利而拐带孩童,那自然是罪无可恕的。可道德真君不属于这种情况啊。因此,他不但没因为拐带孩童而获罪,还被孩子的家乡感激得不要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