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从来没想到有一天会为做笔记的方法发愁,最近几天更是心中焦躁异常,苦苦思索不得其法。
除了上学时记的学习笔记与读书笔记外,后来参加工作与全职带娃再到后来参加工作,期间每年都会读几本书,做一些读书笔记,但因为懒,且有时候读书是在去某地的车上,有时候是临睡前靠在床上,有时候是在某个阳光温暖照耀的闲适午后,拿笔记本做笔记变成一种累赘。因为读书越来越少,两次笔记的时间间隔变长,毫无衔接之处,因此做笔记感觉变得可有可无。
去年回到简书参加日更,因为一日日为话题发愁,便听从简友们在简村中一直倡导的提议:想要输出,先要输入。
于是开始有计划地读书,不停地看简友们的读书笔记、读书方法与推荐书目,就这样边读边看边找,直到遇到《书都不会读》这本书,才开始真正有计划地读书,并实施100天读33本的读书计划,开始在简书中记录自己的读书目录,同时在日更时写下读书笔记与感悟。
100天读33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人的读书习惯,其中图书没有固定目录,全凭自己喜欢爱好,重点是坚持下去完成挑战。
不得不说这个时间内读33本书,对于一年只读几本书的我来说,真的算是短时间内完成了,就是因为时间短,才会发生如此绚丽而不可思议的变化。犹如一只常年生活在枯井里的一只青蛙,泡在雨后积存下来的小泥潭里,呼吸着井内发霉的空气,借着灰暗的光欣赏着一年飘进井内的几片树叶,以为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直到有一天,无数光束照耀进井里,他们一齐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邀青蛙去看看外面多彩的世界,他们合力把青蛙从枯井中拉出,从此青蛙眼中有了颜色,有了温度。
这33本书起初还像以前一样在笔记本中做笔记,但它们太过五花八门,各自有着不同的脾气与性格,时间久了,在写文时想起哪个典故或一句话,再去找时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虽然每本书的笔记开始前都标有书名,但时间久了书名的记忆便谈了,且书中内容特别是只有几句的笔记有时候和书名并没有什么关系。
后来看有些简友对笔记分类,这个分类与书无关,而是把相关思想或专题放在一起,于是拿出两本笔记用简友推荐的APP在电脑上进行分类录入。这个方法适合写公众号的朋友使用。笔记再次使用时果然比原来不分类方便了许多,缺点是有些分类可能模糊不好选择类别的归属,且同类下笔记多了依然过于繁重查找时不够灵活。
短时间内接收不同的图书内容,不但在思想上激发了神奇的变化,也使人不停地寻找适合记录它的方法,毕竟这么丰富且大量的知识结晶,总要想办法保存下来。
后来看有些简友推荐思维导图,便开始在电脑上使用思维导图记录,这种方法更适合记录具有系统性的笔记内容。我记得当时正在读的史记等历史类书就是用它记录的,它的优势很明显,可以随意增减各大项小项,可以随意增减某个地方的文字,但是编辑时有些麻烦,有些复杂的功能要开会员才可以使用,不开会员有诸多限制。
后来就买了几个可以拆动的活页本,尝试用手写在笔记本上做思维导图笔记,刚开始记的新鲜,劲头十足,慢慢的记得多了有的需要加页,有的需要调页,这些早就考虑到了打开调换一下就行。再之后一项下面记的多了需要再次分类时就显现出它的不便,慢慢的也不再使用。
最近几个月可以用沉迷阅读来解释耽误了做读书笔记,但其实是因为没有找到更满意做笔记的方法,内心一直抗拒做读书笔记,甚至一度把读书感想、归类直接写到书上,为此看到被自己写的天花乱坠的书还成就感满满。
除了在书上写写划划做笔记,还使用了孩子学习时使用的反复复习的方法,在每往后读一部分时不时翻看或在心中回忆前边的内容,试图用大脑代替笔记本,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很好很天真,在继续读两本书后,这打脸的一掌才缓缓落下。
再次印证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至理,除非一种情况,像古时人读书那样一本书读一年,一年读360天,每天读10-12小时,做到可以倒背如流。但这显然不现实,因为我的理想是读万卷书,这么做恐怕百本都读不完。
为了缓解这件糟心事,最近一直安慰自己:等年底公司放假,近一个月的假期,无论如何能找到一种合适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这种鸵鸟战术虽然蠢笨,但确实有效,着实心安理得又安安静静读了一个月无需做笔记的书。
最近几天简村中阅读简友们文章时,不自觉会关注读书笔记的问题,人会欺骗自己,心却从来不会背叛。
近来读的关于古代服装,古代建筑方面的书,它们将古人的衣食住行像月光下的光影一般,将其慢慢映照出轮廓,这正是我在学习写古典小说的背景资料所需的细节。如果不加整理、归类、记录,很快复又归入黑暗。
简村像一个博学的隐士,虽不张扬却没有他不知道的,很快一种以前便听简友介绍过,但却不屑一顾的读书笔记方法再次现身——卡片式笔记。以前对它各种挑刺,觉得它一张张卡片太过琐碎,为了表示对它的抗拒,甚至介绍这个方法的书都不曾去读一读看一看。
现在想来,一张张独立可以随时调整归类的卡片,也正是它的灵活之处。放下成见后,便有些迫不及待,于是赶紧去某当下单,说不定它就是适合终身使用的读书笔记方法呢。
为什么一定要找终身使用的方法,如果要终身读书,作为伴侣自然要找一个一辈子的读书笔记方法结伴才好,像以前一样,不断更换方法,更换载体的笔记,犹如一件件未完成的凤冠霞帔,终究不能使用,徒付情感,不免可惜。
不过这个方法用后结果如何谁知道呢,但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