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两篇关于学习的文章,有些许感悟记录下来,也希望运用到自身的学习当中
第一篇文章谈到过度学习vs间隔学习
过度学习是指在记住了学习的内容后再接着学习一段时间,彻底巩固学习的内容,能记住的内容会大很多,尤其当天的内容一定要当天复习。第二天记住的内容就会多很多,也很容易回忆起来。背英语就是一个例子。
间隔学习是指类似于番茄工作法一样的学习方式。因为每个人的专注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大块的学习反而效率逐渐下降,最后思绪指不定 飘到哪里。每隔20分钟半小时休息一下,注意这里的休息不是刷手机,也不是想当前的工作,而是散步,聊天完全和注意力没关系的事项,更多地是运动等。这其实也是在发散学习,然后在回到专注学习上来。
第二篇大锤的文章谈到
我们有知识恐惧症的损失厌恶型,首先是害怕错过任何知识,什么信息都接受,什么公众号都关注,什么书都拿来看。什么热门关注什么,什么新潮关注什么。自己却像无头苍蝇,求广不求精。最后感觉看了很多东西,但还是感觉一头雾水,不成个体系。这种就是另一种不确定感焦虑
为了避免这两种焦虑,我们要聚焦,进行课题式学习模式
找出自己的第一需求,也就是工作学习中马上可以用到的技能,用最多一年时间突击下来。
第一 设定目标,比如三级心理咨询师。可量化,可检验。没有目标学习效果会随着心情变化而不断变化。
第二 设定学习期限。比如一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要短平快,不要搞成终生学习。
第三 划定学习范围,绝不超纲学习。
第四 细分学习模块,各个击破。
要以模块来学习,而不是以参考书为中心。必须要放弃与第一需求无关的知识。
其次,系统化创造,以教为学,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