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男朋友送了我十小盆多肉,我把它们放在花架上,屋子里因为这样的点缀变得新鲜。
我向来不热衷花花草草,大概是从小就被我妈包围在花花草草的环境里,见怪不怪,没什么新鲜感。
从童年小房子里几平米的阳台到后来独宅独院的整个院子,有我妈的地方就充斥着绿植红花和泥土气。而我却是连一株家里的花草都叫不出名的“花盲”。
就像我吃了二十年我妈做的饭,依然连电饭煲怎么煮饭都搞不清楚。
填满泥土,多肉们被我亲手栽进黑色的塑料小盒里,他们形态各异,学名也十分有趣,有条纹十二卷、火祭、白牡丹……我把他们的学名一一粘在小盒外面,生出一份初识这些形小各异的小多肉的仪式感。
我把他们拍下来发给我妈,心底里有一丝炫耀,看呀,连我也能打理花草了。
我妈告知我多肉不用老浇水。
收到多肉的那天是我对他们关注最多的一天,装进盒子,填满泥土,贴上学名,拍了照片……而此后他们便变成了角落花架上无用的摆设,我没再多看一眼,甚至忘记了他们的存在。
春节归家前打扫屋子,目光落在多肉身上,看到贴在他们身上的学名,想起刚收到他们时的愉悦,竟心生愧疚,因为我依然叫不出他们任何一盆的名字。
回想自己每天用那么多时间抱着手机关注着大量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信息,却连一秒钟的目光都没有分给这个屋子里共生存的他们,就忍不住地替他们抱不平,于是坐在地上和他们来了一场心灵上的对话,并一一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春节归来后他们依然新绿挺拔,我暗自欣慰,而之后投身到春招应聘中的我再次因为忙碌而剥夺了对他们的关注。等到周末想起来把他们搬到阳台上吹风晒太阳,才发现有一盆小多肉已经糜烂,春风已无法将他吹又生。这样的结果并不令我意外,心中仍泛起波澜,有些心疼。
二
因记着我妈告知的“不用老浇水”,所以几个月内我几乎没给他们浇过水,这盆死去的多肉对我是一个警醒:一定是水浇少了。后来只要看到杯子里剩下了前一天的水,我就会时不时有一搭没一搭地倒一点到小多肉里。
哪一天浇了水,给哪几盆浇了,浇了多少水……我一概记不清,全凭我的心情和对多肉生命力的盲目的自信心。有时坐地铁突然想起要看他们,回家抱起手机就忘得一干二净;有时好几天没关注他们,心血来潮就一次性多浇点水弥补一下他们;有时把他们放到阳台上吹风,不知放了多少天才想起来把他们端进来。
最终,又是两小盆多肉的枯烂。
明明看起来关注得比起前多了,却又多葬送了一盆。
他们变成了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的一个碎片化信息,模糊地存在于我有限的脑海里,也导致了我对他们没有规律的碎片化的关怀,这样碎片化的、头脑发热式的关怀甚至变成了伤害,源于爱,却变成伤。
遭到碎片化关注的岂止只有几盆多肉而已。
因错过秋招而全力投入到春招当中,面对多如牛毛的企业、宣讲会和岗位,我却东一脚西一脚地挑着看着,这个待遇不错想投投看,那个提成很高也想试一试,从始至终都没有定下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岗位,心情也在一次次面试和等待中起起伏伏,尝试得越多,却越觉未来不明朗。对于某个企业或岗位的了解仅仅来自于几个社交社区的片面的、碎片化的回答,而我却没有耐心对一个行业和岗位做一个详细的研究,没有好好地读几篇行业趋势的分析报告,做一份专业的职业规划测试题。
结果就是,在这个便捷的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随手撷取碎片信息,却也失去了做事的深度和耐心。没有规律的关怀、没有专注的忙碌,我失去了多肉,也失去了对自己的底气。
大四即将毕业的我们最近都在忙着写毕业论文,我一拖再拖,对写长篇大论的论文产生排斥和怀疑,因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已经很难再坐在书桌前沉下心去构思一篇文章,很难专注地查阅文献、思考问题,因为有太多碎片化的信息干扰着我们,我们总是不受控制地、随时随地地从手下的事中抽离出去。
每个大学毕业前都还在设置毕业论文这最后一个关卡,大概就是大学里要教给我们的最后一课吧:再专注地做一件有深度的事情。
不要让碎片信息将我们切割,置于肤浅之中。
三
后来男友又送了我一盆从市场上买来的花,我不认识这盆花,叫不出名字,也不懂她的习性,有时浇水,有时吹风,她还是枯死了。我没有见到她开花,甚至,连她的名字也叫不上来。
打电话和我妈诉苦,我妈不满地对我叹息,却并不意外。想到家中大大小小几十盆的绿植和满院子的花草,实在不好意思承认我是我妈的女儿。妈妈爱花,也懂花,她不偏爱贵重的花,也不追求华丽的盛开,她收集各种塑料瓶把它们改成花瓶,把买来的、捡来的各种花苗草苗养进去,一概悉心照料,家里因为妈妈这样的别有用心,除了生机,更多了一份野趣。
有一年立春,还未出冬,我突然留意到家里一盆枝桠上的花,花朵不大却明媚耀眼,感觉哪里不对劲,细细一看,居然是塑料假花,全是妈妈亲手一朵一朵安上去的,后来爷爷奶奶来我家还对着这盆花满意地细细观赏,说长得真好看。
我一边嘲笑着这拙劣材质的障眼法一遍暗自感动,妈妈对花草的喜爱不惊心动魄却别有用心,美好的事物也不都昂贵。
我爱多肉却养不活他,妈妈却能把假花养活,有时候,懂得比爱更重要。
那天北京大雪,我下班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路边吆喝着的大爷和烤地瓜一起冒出腾腾的热气,如灌的人群像一波波鱼群汇进地铁里,人潮拥挤,脚底满是湿泥,心情也同样阴暗,脚步匆匆的我忽然瞥见地铁通道里摆摊卖花儿的大妈,忍不住停下来买了一束紫粉色的鲜花,虽然我还是叫不出名字。抱着那束鲜花去买菜回家做饭,走在雪地里也不觉寒冷反而轻快,一束鲜花拯救了一份心情,满脑子只剩下对回家后红泥小火炉的期许。
我总说我对花不感冒,也总养不好花,却依然逃不过基因的命题。
对鲜花的喜爱,对多肉的忏悔,都有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我没养好花,但我没失掉温度,没失掉生活的仪式感和对平凡生活的敬畏。
我的花架上依然有多肉,有别的花草,我相信我总会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