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史》的第一章向我们讲述了中国儿童文学史前足迹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对后面的儿童文学影响较为深远的部分,那就是以童谣、儿歌、神话、传说和民间童话为代表的民间文学。
这个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统治阶级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创作,却被儿童所喜爱的文学,是一种无意识的儿童文学。
但是在接下来的这一章节,我们要的是归属于古代儿童的文学读物,这些读物或是成人为儿童特意创作的启蒙教育读物,或是为成人创作却同样为儿童喜爱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这一章节的梳理总结:
古代儿童文学读物的两大部类:
1、带启蒙读物中的文学读物
2、儿童占为己有的古典文学作品
古代启蒙读物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周秦至隋唐,识字为主,兼品德教育
最早识字课本——汉代史游《急就篇》
第二阶段:宋至清中叶,从综合读物向分类专写发展
代表作《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
第三阶段:清中叶至民国初年 识字+文学性蒙学教材
1522年,明代出现插图本《日记故事》,是世界上第一本有插图的儿童书籍。
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编写儿童插图读物《世界图解》
儿童占为己有的古典文学作品:
明代吴承恩《西游记》、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说岳全传》、《济公传》、《镜花缘》等
推荐书目:
《聊斋志异》 中华书局出版 全4册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启蒙读物为社会所忽视,也曾被人们隔离在儿童读物之外。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当下被我们称之为“国学”的儿童读物正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和生命力。
每天送孩子上学,刚到学校门口,就能听到校园广播里传来的朗朗诵读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带着儿童稚气口吻的朗朗书声,好像是一首悠扬动听的歌声,在聆听的同时还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前几天,学校还每个孩子发了一本国学经典的书籍。翻开书,就会发现里面都是来自各种古代儿童启蒙读物的片段。
从《弟子规》到《三字经》,从《百家姓》到《千字文》,这一本又一本的国学经典,又重新回到了儿童的世界,也许这就是历史的积淀在新世纪重新散发的光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