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必多说,如果你连孔子都不知道也太没文化了。孔子名叫孔丘,据说头盖骨下凹,故命丘。孔子是圣人,至少在孟子时代就已是定论,天下读书人崇拜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其实还有一位诸侯也是孔子的忠实粉丝,准备封给孔子田地并重用,结果被晏子一席话惊醒,明白了儒家弊端,打消了念头。
孔子十七岁时就已闻名天下,鲁国贵族子弟拜他为师学礼。齐景公非常崇拜孔子,在孔子三十岁时,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专门拜访孔子。齐景公讨教: 昔日秦穆公国小且偏僻,还能称霸诸侯,是为什么?意思是先生教我,我也想称霸。孔子答: 秦国国虽小,但其志大,地虽偏,但行为正,秦穆公知人善任,用五张羊皮买下作为奴隶的百里奚,与他交谈三天便任之国相,这样的人,称王都可以,称霸是大材小用了。齐景公听后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内乱,孔子到齐国避难,在高昭子门下做家臣,想以以此结交齐景公。孔子与齐太师讨论音乐,听到《韶音》后痴迷而学,竟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也引起了齐景公注意,孔子这招关注度引流技巧很高明。
齐景公问孔子搞政治的诀窍,孔子回答: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臣下要有臣下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不能以下犯上,僭越规矩。齐景公听后很高兴,赞赏道: 说得好啊,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就算有肉也吃不到我嘴里啊。又来齐景公又问政孔子,孔子说重点在于节约财政开支,意思是少打仗。
齐景公这下彻底按耐不住了,孔子实在是太有才了,我太崇拜他了,一定要把他留在齐国重用。于是齐景公准备把尼谿田封给孔子,说白了就是给他一个铁饭碗,然后重用他。晏子听说后怕孔子抢了他饭碗,赶忙跑来劝说齐景公: 儒家学者华而不实,夸夸其谈,自以为是,不甘人下,他们崇尚厚葬,把家产败光了也要争面子,到处游说讨饭吃,千万不可把国家交给他们;西周早就亡了,礼坏乐崩是大势所趋,而今孔子穿着长长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到处宣扬过时的周礼,他那一套学说几辈子也学不完,百姓一年到头不种地也行不完那套礼节,君上你想要用孔子那一套来改变齐国吗?这是亡国之举。齐景公恍然大悟,不再理孔子。
孔子想到齐国谋发展的计划就此破灭,这也是孔子一生最好的机会,无奈遇到了晏子这样的明白人。从中也可看出儒家的先天性弊端,那就是提倡复古,不与时俱进,不顺应历史潮流。西周那一套东西早就是烂罐子,被打碎是历史的必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还在尽力维护甚至希望恢复周礼,无异于螳臂当车,后世诸葛亮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史记.孔子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