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深深深几许
有幸作为校园作家代表之一参加韩学君教授讲授至善大讲堂,主题是红楼梦,这一次读书节的主推书,教授的讲解给了我更深的体悟,也有不同的感受。
红楼梦我从小学开始读,但是每个年纪我都是不同的感受。小学,我读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看生涩难懂的词藻,看无法理解的俏皮打闹,我不能很懂林黛玉,我只觉得她漂亮,柔美,集合了中国古典美女的所有美丽,她忧愁爱哭,却又尖酸刻薄,我只是被宝黛这种大众意识的爱情洗脑,但是我并不是真正明白。教授说到,现代社会大家想找的配偶是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这句话是我深以为然的。后来我又一次次重读红楼梦,比小学更细致,也又更多的经历作为我阅读的铺垫,我开始慢慢理解宝黛感情的前因后果,但是也有更多疑惑。黛玉有三悲,最后一个才是爱情之悲。诚然,黛玉的流泪,先是“还泪”,而后就是性格与身世,黛玉年幼丧母,寄住于大世族贾府,原本就身体孱弱,免不了有病人的多愁善感,又寄人篱下,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更加敏感小心,一点点小事就能伤害到她脆弱的心灵,这样子的黛玉是让人害怕接近的。宝黛的爱情到底是基于感情还是源于命运,我依旧在思考,这也许是两个在当时社会看起来另类的人的一种心心相惜吧。
金陵十二钗中,教授选取了探春特别来讲解。“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的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探春是红楼梦中我最钦佩的一位姑娘,她的雄心与能干的兼得就是我喜爱的理由。教授对于探春也有较高的评价,她比较于王熙凤没有那么狠毒泼辣,比较于薛宝钗也不会如此世故圆滑,她是一个有理想追求,也有才华能力的人。但是她又生不逢时,出生于没落的封建时期,地位不高,是妾侍所生,所以她不愿意认赵姨娘,也是不愿意承认自己能力被拘束无法施展,自己只是个地位卑微的小姐,她的愤恨尖锐是有理由的。大观园改革之时,贾府虽然也到了穷途末路,但是探春也展现了自己的果决勇敢,让大家看到了她的经世致用之才,这也是探春生命里短暂的绽放。最后探春远嫁海疆,虽然躲过了抄家的厄运,但是依旧逃不过“生于末世运偏消”的悲伤,相对于贾府其他女子她是幸运的,但是对于她自己,她是被身世与时代耽误的天才。在讲座上,我对于探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重拾了对于这位才女的热情。
韩教授说,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红学专家,他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污蔑人的称号,如果有人号称自己读懂了红楼梦,那他一定是个蠢材,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他很少发表论文,四处宣讲红楼梦,他是为红楼梦痴迷的人,只有真正想去了解底子里东西,真正敬畏它,将它放到神坛之上的人,才会排斥名利,才会在长久的时间里细细品读出自己的味道。
讲座时间不长,没有废话闲话,没有精致的PPT,甚至没有稿子,就是凭一个人,凭一张嘴,一场浓缩精华的讲演便被教授娓娓道来,主持老师说,韩教授快把红楼梦读烂了,每一字每一句都记得,但是我觉得,韩教授一遍一遍是把红楼梦读进了心里,每一字每一句都放在了脑子里。中国有红楼梦是一种幸运,有红学更是一种幸运,能将一本书解读一代又一代,能将一个故事咀嚼一朝又一朝,何尝不是一种匠人精神,能够把一本书作为自己全部人生的追求,这是怎样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红楼梦也让我最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深远持久,源远流长的魅力,韩教授也让我最强烈的感受到了信仰与热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