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这本装帧精美的书籍,不禁让我正襟危坐。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神圣感袭遍我的全身。
要想国家进步,始终离不开教育。教师是一个伟大的、光辉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也是光荣的,伟大的。教师不仅仅是活的知识库,不仅仅是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也不仅仅让孩子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花。教师,就是创造未来人类的雕塑家,是不同于他人的特殊雕塑家,手中紧握着雕刻的刀子和利剑,塑造着一个个让祖国腾飞发展,让世界奔涌向前的美景……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会教给我什么呢?
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的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普适性、先进性、丰富性,符合教育的普遍规律,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他懂得儿童的心,能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浇灌儿童的心灵。
他的教育思想几乎论述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在他的视野之内,都有精辟的论述。
他教育学生要关心人,认为每个人生下来是善的。对人漠不关心是最不能容忍、最危险的一种缺点。要内心中应当有人,对人身上的良好开端具有无限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某些好的素质,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素质。每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质,这些素质就像火花,要点燃它,就需要火星。教育最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里的火药味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的发挥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里智育起着重要作用。智育不等于简单的传递知识,学生获得知识是为了增长智慧,增长才干,以后能创造性的工作,造福于人类。同时成为一个精神充实,文明幸福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道德教育要从童年抓起,道德教育需要有自己的独立大纲,需要学校和老师精心设计。同时,德育也离不开智育,要防止教学与教育脱节。道德教育要渗透到教学中。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他提出,学校要达到三项具体要求:
一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鼓励他"超纲”;二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样入迷的课外制作活动;三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爱读的书。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社会上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对自己的事业充满兴趣,同时执着追求,刻苦钻研。学校不是只给学生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并成为她的爱好。
我从这些让人振奋的文字中,感受到苏赫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真正的做到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他把孩子放在心中最重要的地方,孩子是她的一切,如何教育孩子的所有的方方面面他都想到了,更是做到了。
我真心希望,在我们中国,有无数个苏赫姆林斯基。
我们教师应该怎样成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呢?
现在,社会上各种思潮影响到青少年的思想,但是我们仍然坚信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是很纯洁的,都是要求上进的,都是可以教育的,只有有了这种信念,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我们把这种信念概括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这是教师最高的职业道德。
这种爱不同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它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民族的爱,是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只有具有这种感情,才能相信每一个孩子,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才。
教师要相信学生,首先要让学生自己相信自己,为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老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说损害学生自尊心的话,慎重的对待给孩子的评价。
要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