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工作沟通交流,都充满游戏和快乐。
触发词:游戏化思维,动机元素,步骤,陷阱与风险,大数据。
提问:如何提升行为乐趣?如何设计具体游戏?如何避免不良后果?
准备1分钟
预习2分钟
影像速读5分钟
复习11分钟
激活120分钟
读书的目的其实再精炼一点,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快乐的生活。
提升行为乐趣
所以在生活中提升自己行为的乐趣,是提升执行力和行动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我要提升自己的乐趣,就要想明白,在有这个游戏过程中,自己的动力是什么?要设计什么样的机制?以及设置哪些小的组件?
动力分为三大需求:能力需求,关系需求和自主需求。能力需求,主要是让用户拥有掌控力;关系需求则要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互动;自主需求,只是要实现用户的生命意义或者个人价值。
设计游戏
设计游戏有六个步骤:明确目标,划定行为描述用户,活动周期,乐趣,部署工具。
描述用户的时候,就要学会细分人群,人群一般分为成就者,探险家,社交家和杀手。每一种人群有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游戏取向。
活动周期需要注意将动机行为和反馈组成一个闭环,实现用户的不断进化和成长。而在进阶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用户从入门开始,进入打boss的状态,然后慢慢过渡到从休息开始,逐渐进入打boss的状态。
同时还要安排一些意外的惊喜,让游戏充满随机性。
设计游戏除了步骤之外,还有一些,可以参考的经验。比如说不要安排过多的奖励,否则会挤出游戏本身的乐趣。
同时外在的奖励适用于无聊的活动。而对用户的反馈需要制造一些惊喜,同时要作反馈的主要是用户的行为,以便用户调整行为,不断进阶。
还有要需要整合内外动机,既要有外在物质的奖励,又要有游戏本身的乐趣。
最后玩游戏本身是一个提升能量的事情,所以不可作恶,一旦作恶则会引发负面情绪。
不良后果
游戏当中会出现的一些不良后果是过分强调,积分和奖励,以致失去游戏的兴趣,同时不可以将游戏用在违规违法的事情。
Alha!
最后,收获到的小惊喜是,初涉商业的游戏模式:首先是结盟社交,其次是用户黏性,最后是KPI可视化和边玩边挣钱。
最近几天的读书分享,感觉有点像是在赌思维导图,而少了很多思想上的发散。而思维导图又是从看书时候做的笔记中抄来。因此我发觉自己并不喜欢背这些笔记。
而前段时间我在读书的时候并没有做书本摘抄,画出来的思维导图分支反而很少,而且因为没有做书本摘抄。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不得一遍又一遍的重新回看书本,总结那些对我重要的要点。
直到我能合上书把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画出来的时候,我才感觉那些思维导图上的知识是进入我大脑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决定放弃做书本摘抄,以便能够更有力的锻炼自己的大脑。
学完了几个教练技术的课程最大的收获就是觉知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哪些事情是有效的,哪些事情我是无效的,自己能够感觉出来,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
同时也因为自己对大脑不停的研究和了解。什么样的行为和环境,会使大脑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和反应?有些时候会非常清晰。
就比如最近打羽毛球,虽然自己已经很多年没认真打了,但是我发现了。只要我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球上,那么我就可以迅速的提高自己的成绩和水平,即使遇到再强悍的对手,我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缩小差距。
其实最近两天的这两本书都是非常棒的,引发了我非常多的思考。但是却因为画思维导图的时候,是根据书本摘抄画的,反而限制住了我的思想。
我觉得学习这个事情,并不是说一定要把书本中的知识全部掌握,而是说读完了这本书能让我产生哪些行为上的改变,对我的人生起到哪些帮助和变化。
这也就是所谓的六经注我,学习的所有知识,都是为了让我成为更好的我自己。书本是我的助手,而不是我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