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县城仅数里的胥岭乡,有一个美丽的村子――芳村。今年夏天,那里的荷花几乎吸引了全城人的目光……于是,趁着周末闲暇时光,我们一家三口也欣然前往。
在交错了无数往来的车辆与游人后,我们终于抵达了芳村,也终于见到了爆美朋友圈的荷塘与莲花……
初见芳村荷塘,便觉范围甚广,连绵而去少说也有数百米之长,比芦溪村中的荷塘大出不知多少倍去。站在路边,放眼望去,翠色欲流,真好似一片绿色的海洋。仔细端详这些半人高的荷叶,便觉颜色正反不同,或深如蓝草,或浅若嫩苗;形状大小各异,或圆如玉盘,或卷若长梭;姿势招摇有别,或垂如伞盖,或举若铜钹。正印证了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啊……
漫步在荷塘之中,便可以近距离欣赏那些点缀在绿意里的莲花了。有的径直向上,突兀地冒在所有荷叶之上,自然流露出一种“百花丛中唯我独尊”的王者气势;有的将将与荷叶齐平,时显时藏,若隐若现,满满地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还有的匿身于荷叶之下,即使风过,拂动荷叶,也无法瞧见她的模样,非得要走到身边,翻开那些覆盖,才能一窥那隐世的美颜不可……
百亩荷塘内的这万朵莲花,不仅开得错落有致,就连形色亦是各有风韵。
也许是错过了最好的时间吧,所见不是己经瓣落花残,就是依旧含苞待放,我在其中遍寻一圈,才终于见到一朵开得最为完整,也开得最为艳丽的莲花:那十数片粉红的花瓣显得娇嫩无比,清晰可见背面那些细致的脉落与纹理,花瓣正中是一个嫩黄的铜铃般大小的莲蓬,莲蓬上均匀地分布着二十来个黑色的小点,莲蓬四周是一圈散落下来的如流苏一般深黄的花蕊。在这朵莲花的旁边,还有一朵半开的素净白莲,十数片花瓣犹如攒着的佛手,将莲蓬紧握于掌心。
不过,数量最多的还是这些待放的花苞,虽说这些层层紧裹的花瓣,顶尖已经显现出迷人的粉红,但是,花瓣背面仍然留有大面积的青涩,乃至根部绿意愈浓。
说句心里话,这些莲花着实可爱,真是:一朵有一朵的颜色,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花瓣委凋之后,原本嫩黄的莲蓬便开始慢慢变绿,待到黄色褪尽,那些黑点下的莲子便悄然成熟,此时的莲蓬相较以前,不知涨大了多少圈……
古往今来,爱莲者不在少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屈原便在《离骚》中这样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意思是:坚持做自己,像荷花一样永远芳洁纯真。后有宋朝儒家理学巨子周敦颐,其兴之所致,一气呵成的散文《爱莲说》,因将莲盛赞为花中之君子,而成为名传后世的千古绝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诗人杨万里以轻快的笔调,赞扬了初露头角的新人在得到赏识之后那种朝气蓬勃之貌,亦是借物喻人之佳作。不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要属叶圣陶先生的《荷花》,文字虽然浅显直白,但却因细致的观察、真挚的情感以及合理的想象,而显得意味无穷。
我非是文人墨客,也不善诗书文章,更不通音律乐府,不如如何描述心中珍爱。我只愿筑一间木屋,临静水而居,披明月而卧,朝闻荷香而醒,夜望莲色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