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者第二季里以故乡为主题,访问了很多不同行业的人物:主持人白岩松,小说家余华,诗人郑愁予,导演贾樟柯,文学家余秋雨,为家乡修路的斯那定珠。
在贾樟柯的故事里我发现我没有友情,我的真正可以生病时有人关心的朋友竟说不出。我的故乡是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席庄43户,那人那屋那村庄。我5岁离开爷爷奶奶去爸妈身边开始读书生涯,以后每年的寒暑假都会回老家。
在梦乡里,有温度的永远是爷爷奶奶所在的家,爸妈的家仿佛只是求学的住所,并不是家。工作以后,在武汉的房子也是回去休息的地方,在需要时可以卖掉,并没有很深的牵挂的房子。
我就像是漂泊的浮萍,在这个城市打拼,在养育我的孩子,在试图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人生的意义。
我想我没有很重视除了爷爷奶奶以外的人事物。我爷爷奶奶走后,我成了没有太多牵挂的人。工作好像成了很重要的事,应该说学习和工作一直是我离开爷爷奶奶后最关心的事,因为我在爸妈那里得不到认可,只有通过好成绩来获得老师和领导的认可,于是我一直特别在意我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学习和工作一样是相对枯燥,又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经营的事。相对来说,给予老公和孩子的时间和耐心就很少了。我基本没有娱乐休闲活动,没有锻炼身体,没有好好休息,一直在拼命工作和学习。
夜深人静时,面对无休无止的工作和压力,我失眠了,内心深处的声音是我不开心,我很焦虑,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累。我这样的生活何时有个尽头?
我想过回老家,回到爸妈身边,想想并不开心,家里生活安逸,但是并不是我想要的。什么是我理想的生活?我其实就想陪着爷爷奶奶慢慢变老,带他们经历这世间的生老病死,但是现实并非如此,我生活的城市里爷爷奶奶如此陌生,我要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我陪伴的时间非常少。
这正是我与孩子的写照,我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和来往工作的路上,我能陪伴她的时间非常少。有时太累了,还会特别没有耐心。
而爷爷奶奶走了,我的世界里可以当成故乡的牵挂的人消失了,只有孩子和爱人。爸妈,姐弟们也是爱的,但是真正能烙在骨子里的却只有爷爷奶奶。
生活依然继续,我想我可以放慢脚步,开始多一些陪伴,陪伴自己,陪伴家人。
故乡早晚是要回去的,回到爷爷奶奶温暖的怀里,回到那可以安放灵魂的小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