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人不淑?是你没站稳自己的立场,不要再被渣男推下悬崖
在泰国乌汶帕登国家公园发生了一起坠崖事件,怀孕三个多月的中国江苏公民王女士和丈夫俞某一起驾车来到公园看日出,期间却从34米高的悬崖上坠落。万幸在坠落过程中王女士碰到了一些大树和灌木丛,被游客报警救走后,虽然多处骨折身负重伤,但她还是得以生还。
泰国警方给王女士做笔录时,注意到她的表情十分惊恐,在害怕和顾虑着什么,因为当时她的丈夫就在身边,并且要求24小时陪护。
当身体情况稍稍好转的王女士,在确定警方能够为自己提供保护之后,揭露了惊人的事实真相。
原来那天早晨,俞某在她不是很情愿的情况下,带她到公园看日出,看完后,其他游客陆续下山时,俞某却表示再等一会,要带她去看三千年的壁画,便把王女士往悬崖的尽头引。那里有各种树木形成遮挡,也看不到壁画,王女士要求回去时,俞某一把揽住王女士,将她从悬崖推下。
原来俞某家境贫寒,性格内敛,平时没有工作,喜欢玩游戏、赌博、研究一些非正当渠道的东西,爱去澳门洗钱,并且在婚前就已经负债累累。与之形成鲜明度比的,是王女士则家境殷实,并且长期从事中泰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名下资产超过千万。王女士死后,财产就可以被俞某侵吞。回顾俞某追求王女士的过程,也可以佐证这一动机,当时俞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结婚,目的性极强,短短一个多月就完成了从相识到结婚的过程。
当一位女子遇到一个渣男,总是要感叹自己遇人不淑、时运不济,甚至为自己找理由说:谁还不遇到几个渣男呢?有的人会说别人对我好不好是别人的事,对我好我高兴,对我不好我也无所谓,一副好像逆来顺受想得开的样子。还有的说不要有这种自怨自艾的情绪的。然而,这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为什么偏偏是你被渣男粘上?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切?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让我们先来看看战国时期的张仪这个“渣男”是怎么祸害楚怀王这个“怨妇”的。秦王想征伐齐国,又顾虑齐国与楚国有互助条约,便派张仪前往楚国。
空口许诺,利动人心
张仪对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可以向楚国献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楚王十分高兴,允诺张仪的建议,群臣都前来祝贺。随后下令与齐国毁约断交,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接受土地。
贪念一起,头脑就没有那么清楚了,眼中只看到那些利益,幻想由利益衍生的一切,整个人的智商马上被拉到最低点。楚王就是这样,轻易的相信别人吹的一个大泡泡,而不去考虑自己何德何能可以拥有这些?得到这些东西以后自己能守得住吗?把自己的眼光给局限住了。
一些女子也是这样,或者被渣男的甜言蜜语所迷惑,或者被他表现出来的所谓温柔体贴所征服,于是就要幻想自己可以到一个温暖的怀抱去幸福一生了。殊不知,你是怎么确定这些承诺是真的还是虚假的?彼此的付出和收获到底成不成比例,才是你要始终牢记的一个判断标准。什么情况下,都要先考虑利益,再考虑其他。
吊人胃口,巧取豪夺
张仪回国后,假装从车上跌下,三个月不上朝。楚王听说后自己开始脑补,说:“张仪是不是觉得我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便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北上齐国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讨好秦国,齐国、秦国于是和好。
鱼儿既然已经上勾,为了防止它脱勾,还要沉下心来遛遛鱼。张仪做的就是这个事,既然你上了我的勾,那就再增加点料,让你陷得更深一点,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楚王就是一个很合格的鱼儿了,自己都会主动替垂钓者分忧。惯性,用到好的地方可以起到好的作用,用到不好的地方真的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惯性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人惰性的一种反映。所以及时醒悟回头,未尝不是一种及时止损的好办法,而这种智慧不是谁都有的。
吃干抹净,转眼无情
楚齐绝交,秦齐交好后,张仪终于上朝了,见到楚国使者,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何还不去接受割地?从某处到某处,有六里多见方。”使者愤怒地回国报告楚王,楚王勃然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
张仪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而楚王损失惨重,还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可谓头脑严重得不清醒。当自己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的时候,别人凭什么还要认真对待于你?这个时候的楚国就是一块肥肉,谁都想咬上一口。
有一些女子也是这样,不明所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甩,就如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粘上一样。好像除了自怨自艾或者奋而发狂反扑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确实,在一场游戏中,价值用尽已经没有再去博弈的必要了,除非去寻找其他的游戏场,这是人生的残酷真相,而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认识它、接受它。所以,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当初,不要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境地。
怎样防止渣男对自己的粘附和侵袭呢?
站稳立场,确保自我价值的根本点
楚王同意张仪提出的与齐绝交建议后,大臣中还是有清醒的人的,陈轸就表示很哀痛。他说:“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现在我们如果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以后,一定会背弃对大王您的许诺。那时大王北与齐国断交,西与秦国生出怨仇,两国必定联合发兵夹攻。为您算计,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
可惜,老成持重之言却没有得到楚王的认同,还被呵斥一通。在两个人的关系中,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价值根本点在哪里,对方又有什么价值,在交往的过程中,对方实际付出了什么,而不是空头承诺的付出什么。因为真实的大量付出代表了态度,而且要考量这种付出是不是与对方的价值根本点相关,一个很有钱的人付出一点钱根本算不上付出。不要相信什么真爱无敌之类的言论,婚姻是需要经营的,没有眼光和头脑只能导致个体受损或整体亏损,双方都能获益的关系才能持久。
不要一错再错,及时止损
在张仪单方面毁约以后,楚王一怒之下要攻打秦国。这时候陈轸又说了:“大王,你不喜欢我说话,但是我还得说呀。虽然秦国欺骗了我们,但是攻秦国还不如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了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现在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交,又去质问秦国的欺骗行为,是我们促使齐国、秦国和好而招来天下的军队了,国家一定会有大损失!”楚王仍是不听他的劝告,派屈这个人统率军队征讨秦国,秦国也任命魏章为庶长之职,起兵迎击。
知错就改真的是一个很优秀的品质,而大多数人所做的却是一错再错,并且还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多听听规劝自己犯错误的话,好好思量一下,尤其要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再认真思考一下,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听。不能随着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惯性和惰性去行事,这样不会有好结果。楚王与齐绝交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可以说已经付出了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大家都知道,是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的,而楚王却一定要把它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犯了大错误。
在男女交往中更要这样,明显的门不当户不对,你非要试试,试试就试试吧,你付出了,然后,你就执着于这种付出了,去追求自己的回报,只能让自己越陷越深。一看苗头不对,及时回头才是上上之选。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春季,秦、楚两国军队在丹陽大战,楚军大败,八万甲士被杀,屈及以下的列侯、执圭等七十多名官员被俘。秦军乘势夺取了汉中郡。楚王又征发国内全部兵力再次袭击秦国,在蓝田决战,楚军再次大败。韩、魏等国见楚国危困,也向南袭击楚国,直达邓这个地方。楚王看到这种情况,只好率军回救,割让两座城向秦国求和。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只能用这种话来安慰屡屡受伤的你了。只要国家还在,命还在,再找个合适的角逐场,总还是有机会的。至于遭受的这些痛苦,就当是个教训吧。用自己的教训来教育自己绝对是个高成本低收益的事,聪明人从来都是从别人的教训里吸取教训的。见微知著,有自知之明,也有识人之智,要达到这些需要不断去提升自己的认知,站稳自己的立场,这样才能在最开始就不犯错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