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东北,酒被人们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小时候,家里酒气最重的时候是过年,这是我家,属于比较内敛的,到了年节才放开一点喝。大部分人家,则是顿顿不离酒。天天喝多肯定是不至于,隔三差五怕是常有的,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少数人突破了大家对喝酒这件事的底限,惹来质疑。就拿我家这平时不喝酒的人家说吧,一年四季家里少不了贮存着酒,那是整个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什么时候渴了,刚好没有可喝的水,随手打开一瓶哈啤,这是合情合理的。
喝酒,确实体现出东北地域文化中十分鲜明的一面:豪气。甭管你能不能喝,我要敬你!这代表着我在意你,我看重咱们之间的情分。喝多了,不怕;喝得正好,微醺而快意,也行。就是不能没喝好。酒,是我们之间交情的外化,没喝好,事儿就大了。说实话,酒色财气伤人,我特别承认。但在东北文化的熏染下长大,我也很难说服自己对酒抗拒。
上一年过年,我们几个姐妹儿都回老家,难得聚聚当然要喝酒。一白天没吃饭的我喝急了,很不争气地第一名喝大。当然,后来又有喝多了的。酒量最好的姐妹儿照常把我们一一送回家。姐妹儿的妈妈有点担心,都是正经人家女孩子,我们喝多了的家里人会不会觉得不好?谁知道,当她妈妈把我们送回家时,喝多了的几位家人纷纷主动表示:我们家喝多了正常,千万别担心我们觉得有事儿!喝多了确实不好,谁难受谁自己知道啊。可是,下次呢?
要我说,东北人喝酒这一点,是落后,不过也带着落后的朴素感情。这个不完美、难以追求理想状态的世界,酒能化解很多东西。真性情是最重的,利用酒的坏人坏事不在我说的范围内。只有心是醇的,酒才有意思。
古琴曲 《酒狂》
http://music.baidu.com/song/s/7907511dd340854cdd9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