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看南方周末发布的一则推文,是关于录取通知书的,出于好奇,大致阅读了一番。我的本意是出于新鲜,最后看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一份大礼包,礼品很有特色,是书,而且是文学书。这很好,好到令我感动。这本书想必已经感动了几代人了,叫《平凡的世界》。前段时间火得不得了,微信公众号频频发文,电视剧的收视率据说也不错(本君很少看这么有文学底蕴的国产电视剧)。可是我就疑问啦?清华大学难道就没人反对送这本书吗?
首先,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是《人生》(很抱歉,没看过)这个模子刻出来的,大多学者认同的。所以,在上个世纪先锋文学狂热的年代,出现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我认为还是有价值的,毕竟一个社会要有包容才行。但是作者写下了《人生》还不顾批评写《平凡的世界》,这是难以理解的,因为这是一个套路的小说,很难说有特别超越之处。这是其价值远远落后之处,特别是先锋文学所带来的反叛思想并不能让作者有深刻感悟,反而是诀别,注定让作者有很大的局限。反观莫言、余华等著名作家,在较全面学习先锋后,再着手传统现实主义作品,则有很大进步。有谁能说余华早期三部作品《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不是经典之作。还有一点应该注意,作者本人把三部巨著给缩成一本书了,这是什么原因,我难以理解,竟有作者把自己煞费苦心的作品缩减,且是为了普及。要知道,卡夫卡、曹雪芹这样的作家把自己的作品藏都藏不住。恕我孤陋寡闻,而且我也非人文学者,请有大伙帮帮忙,有类似作家指个名道个姓,我好了解了解。(本段援引网络评论与本君一些笔记结合完成,对于未看《人生》就批评我做自我检讨,也请大伙骂我一顿,下回还是买了书看看,但内容实在相似,也是久久未曾翻阅的原因。抱歉。)
作家要去描写苦难是对的,因为人本身的局限证明人要去承受苦难。但心灵鸡汤是什么?心灵鸡汤就是把一面的苦难表现出来,把另一面的真相隐藏起来。(在此我力荐同是简书作者的江寒园,有兴趣可读他的长文《那些成功学和鸡汤文不会告诉你的》。)西方有许多二战经典文学作品,比如《静静的顿河》、《日瓦戈医生》,这些作品所描写的苦难有什么特点大家自己可以去阅读。与《平凡》不同的是,这些作品让你看到这个世界的荒诞,这是现代派的特点,正因此,作品的深度提升。反观《平凡》,他只描写一个小部分,就是这些人如何忍受苦难,如何反抗自己所处的逆境,这恰恰被人误以为一种对命运的描写。可是,这样的心灵鸡汤并没有把另一面,也就是苦难缔造者给展现出来,这是其作品浅层次的重要原因。作者把人性的思考仅仅放在表面上,殊不知,人性的海洋内部波涛汹涌,深不可测。
于是,一些学者认为这部作品仅仅实在歌颂改革开放罢了,这不无道理。而鸡汤文另一特点,便是动情,动用友情、爱情、亲情等,这是阅读者的软肋,不然,琼瑶式的爱情怎么能那么受欢迎。可琼瑶式的爱情蒙蔽感并没有那么强,因为其苦难与《平凡》比起来太不重要,在我看来,其中改革开放的原因是很重要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着实不易,这是主流意识,更是事实。但在这样的困境中,中国社会有了巨大发展,所以其艰辛程度令人感动。
许多人正因此掉入陷阱,还美言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果这话放在十六岁左右的青少年,我不完全反对。在这个年龄前的孩子不应该过多的去体验社会的荒诞,人性的无望。可是成人呢?只要是正常的成人,他都会赞同人心的不可靠,社会的畸形。所以,《平凡的世界》还能有什么特殊的贡献?
当然有,因为你小瞧了鸡汤文的功效。
20150810
PS:情歌君小记:在我的计划中,接下来我会更多的用千字短文形式写一些文章,其中主要涉及文学作品。但无奈本人阅读能力不强,对文学的把握也不够,所以大家权当娱乐,该骂则骂,该鄙视则鄙视,不够吐口水或要砸的请留心您的手机或电脑。自然,土豪随意。另外,接下来我将以“情歌君”称自己,因为在写这类文章的时候,用“我”感觉俗了,用“笔者”听着像“逼着”,不好玩,所以用情歌君代替。最后,此文未完待续,余下或明日或彼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