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精进》后的思考
这是我们江苏班学员author的学习笔记哦,欢迎大家来“戳”他,给出最诚恳的评价。
事情只有做了才可能实现,不然就只是空想。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不是人人都做得到,做不到可能是因为没真懂,因为害怕。怕什么呢?我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怕自己做不到最好,有这种心理的人,通常是存在感或成就感稀缺者,追求完美,想通过一战成名弥补回来。但由于他们缺乏做事情的经验和能力,现实里面真的很难达到。比如说,设定的目标很高,写作每天日更、年入百万,最后的结果是因为害怕干脆什么都不做。
其实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因为只要开始了,你就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第二种是怕自己即使做了也做不好,到最后一场空,有人说他们是缺少自信,其实不全是,而是受到熟悉度的影响。
为什么呢?先说自信,举个例子,有两位女生,同时遇见一位超级帅哥,那两位女生,一位是白富美,另一位不但长相一般性格也不好,这时我们看到了那位白富美很大胆的去撩帅哥,而那位长相一般的女孩连打个招呼都不敢,这时人们就说那位白富美超级自信,但如果那位帅哥是王思聪或者是鹿晗呢?这时估计那位白富美就自信不起来了。为什么呢?因为社交的本质是资源的等价交换,到这里就可以推出那位长相一般的女孩不是自卑,只有当自己明明有能力做好某事却说自己不行才叫自卑(个人理解),没有全力以赴的不算为什么呢?蔡叔是公认的超级自信人物,如果他对待学习和工作没有全力以赴,估计也没有现在的蔡叔,是的自信可以通过努力提升。
熟悉度,这个很好理解。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如果在不熟悉的环境里遇到不熟悉的事情很可能就有失去生命的危险,来到一座不熟悉地形的山里,不知道哪里有食物,也不知道哪里有危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一不小心就会失去生命,因此我们的祖先就把不熟悉等同于危险的信息融入基因里,一代代的传了下来,但是到了现代文明社会危险并没有那么多了,尤其是不熟悉的事情,但是基因还没适应,所以这种“怕”还在。
知道了基因的缺点后,来看看它的逻辑是什么样的:不熟悉就等于危险,未来是未知的,未知就等于无法掌控,不能掌控就等于危险。
有些人不愿意学习新知识、不敢换工作、不敢创业,理由是万一学不会怎么办、万一换的工作没现在的好怎么办、万一创业失败了怎么办,但他们就是不愿意考虑这么一个事实,如果自身的赚钱能力没有提升,其实就已经是最差的状态了,现在觉得还好是因为贴现时间还没到,为什么呢?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年龄大些容易生病,还可能出现其他的意外。
知道了怕开始的原因和缺点,从现在开始,如果有什么好的想法,就别“想”先“做”。这个别想指的是先别想自己的选择错不错和能否做好。
举个例子,我每多看一次蔡叔的《认知突围》,就多一次更深入的理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看得次数越多相关知识点的链接就越多,发生的化学变化就越激烈,理解自然就更深了。
读书这样,做事也是这样。我们当下的选择究竟对不对和能不能做好一般只有事后才能知道。这中间可能发生很多偶然事件和化学变化,我们只是黑天鹅的孩子,不知道的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我们无法知道明天会变成怎么样,甚至连今天的事有几分真几分假都不知道。
但有一点是明确知道的,那就是做的越多、学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因此,一件看上去繁难的事,开始做吧!面对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