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段时间,跟老父亲接触的多一些,因为老人家在健康方面发现了一些小状况。这些年学习下来,我知道,一个人的健康,首先心理要健康:如果谁在身体方面有一些状况出现了,追溯一下很可能会发现他在信念方面存在一些偏差性的认知,《生命的重建》里面专门有一些内容讨论了,身体疾病与人们心理之间的对应关系。
我试着给老父亲灌输一些新的思想,这样的一些好心意,很不容易为父亲接受。父亲是理性很强的人,小时候受过的苦,实在是无以计数。上个世纪40年代出生的人在60年代的时候竟然考上了大学,当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艰苦的条件使父亲屏蔽了一切的感受,全心全意投入到功课的学习中,也可能是小时候有些方面收到的爱不是太够的,另外一方面家族又给了他强大的意志力,所以父亲对于自己的感受方面,关注的极少极少,这一次膝盖摔了之后的第2天才知道钻心的疼痛。
这让我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推行我们这门精专学问的一些不容易,正好借着这样的机会,回望一下,限制人们接受新的信念的一些局限性的认知,也就是妨碍那些限于不良境遇当中的人们变得更好的一些信念。
1.你没有资格来教训我,你是什么身份?你是谁呀?这样没有用的。这一类属于使他们失去学习机会,难以提升的心理。
2.这样已经够了,不求太多了。社会这个样子,知足常乐吧。我现在这么忙,哪有时间想这些。我这样已经够好啦,不简单。这一类属于是他们停在原地、止步不前的心。
3.人啊,要懂得满足。要这么贪心干什么呢?不要去试,失败了怎么办呢?到了这个年龄了,还冒险干嘛呀?这是一类减少了更多选择、限制能力发挥的行为。
4.这个事由老天决定啊,谁都没有办法。不是我不想啊,没有办法。面对这样的一个人,我还能做什么?环境就这个样子,怎么办呢?这一类信念呢,当事人把责任交给其他的人、事、物,把自己搞得很无力。
5.哎呀,这个没有办法。他这个人你要他改啊,你要他改改看?!世界规律就这个样子,没有办法。这一类的信念属于把现在所面临境遇的原因归结为一些不可控因素,当事人坚决的认为不可改变,不能挑战。
6.我好好安稳过一辈子了,也不想其他什么奢望了。我有他那么幸运就好了。他谁谁谁(身份、地位、官职),我哪可能像他呢。我是谁呀?我有没有什么背景,我哪来像他那样。这一类信念呢,属于没有资格的信念。
最近跟老父亲交往下来,感觉老父亲竟然会说这样的话:他这个人的态度谁接受得了啊?你看他又要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哪有人家这样搞的呢?都听他的,我怎么办?这实际上是另外一种资格缺失的一种信念,不能接受新的方法和思想,固守那些没有什么效果的想法和做法,总是要找些借口拒绝。
李中莹老师说:灵活的坚持,坚持灵活;事情做法没有效果,就要学习新的方法,选用其他选择,因为我们说话做事的目的就是要有效果。有效果的思想,言语行为都要换做其他的。人生成功快乐,家庭温馨和谐才是最重要的。
尽管我知道,只要生命在,我们总可以让自己多一些成功快乐,使我们身边的人似乎保持在比较好的状态;一个人不管怎么样,命运多舛,他仍然可以自主的决定,当下的他可以拥有一份快乐和自在;但是,作为晚辈我能做的,就是敬重;选用老人家能接受的方式,去做一些意见和建议,尽我所能提供一些可能能为老人家所接受的学习材料,由他自主作出选择。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作为下一代的我,更应该尊重上一代的选择:也许正是老人家当初数不清的选择才能有今天的我^-^
经过这样的一个梳理,我对学问推广中遇到的困难有了一个更明晰的认知,“让更多人有所变化”的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