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量提升
- JavaScript 引擎的工作方式是,先解析代码,获取所有被声明的变量,然后再一行一行地运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变量的声明语句,都会被提升到代码的头 部,这就叫做变量提升(hoisting)。
console.log(a);
var a = 1;
- 上面代码首先使用 console.log 方法,在控制台(console)显示变量 a 的值。这时变量 a 还没有声明和赋值,所以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但是实际上不会报错。因为存在变量提升,真正运行的是下面的代码。
var a;
console.log(a);
a = 1;
- 最后的结果是显示 undefined,表示变量 a 已声明,但还未赋值。
2.区块
JavaScript 使用大括号,将多个相关的语句组合在一起,称为“区块”(block)。
对于
var
命令来说,JavaScript 的区块不构成单独的作用域(scope)。
{
var a = 1;
}
a // 1
- 上面代码在区块内部,使用
var
命令声明并赋值了变量a
,然后在区块外部,变量a
依然有效,区块对于var
命令不构成单独的作用域,与不使用区块的情况没有任何区别。在 JavaScript 语言中,单独使用区块并不常见,区块往往用来构成其他更复杂的语法结构,比如for
、if
、while
、function
等。
3.三元运算符
- JavaScript 还有一个三元运算符(即该运算符需要三个运算子)
?:
,也可以用于逻辑判断。
(条件) ? 表达式1 : 表达式2
- 上面代码中,如果“条件”为
true
,则返回“表达式1”的值,否则返回“表达式2”的值。
var even = (n % 2 === 0) ? true : false;
- 上面代码中,如果
n
可以被2整除,则even
等于true
,否则等于false
。它等同于下面的形式。
var even;
if (n % 2 === 0) {
even = true;
} else {
even = false;
}
- 这个三元运算符可以被视为
if...else...
的简写形式,因此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var myVar;
console.log(
myVar ?
'myVar has a value' :
'myVar does not have a value'
)
// myVar does not have a value
- 上面代码利用三元运算符,输出相应的提示。
var msg = '数字' + n + '是' + (n % 2 === 0 ? '偶数' : '奇数');
- 上面代码利用三元运算符,在字符串之中插入不同的值。
4.NaN不等于任何值,包括他自己本身
- NaN不是一种数据类型,他是Number类型的一个值
5.base64转码
有时,文本里面包含一些不可打印的符号,比如 ASCII 码0到31的符号都无法打印出来,这时可以使用 Base64 编码,将它们转成可以打印的字符。另一个场景是,有时需要以文本格式传递二进制数据,那么也可以使用 Base64 编码。
所谓 Base64 就是一种编码方法,可以将任意值转成 0~9、A~Z、a-z、
+
和/
这64个字符组成的可打印字符。使用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加密,而是为了不出现特殊字符,简化程序的处理。-
JavaScript 原生提供两个 Base64 相关的方法。
-
btoa()
:任意值转为 Base64 编码 -
atob()
:Base64 编码转为原来的值
-
var string = 'Hello World!';
btoa(string) // "SGVsbG8gV29ybGQh"
atob('SGVsbG8gV29ybGQh') // "Hello World!"
- 注意,这两个方法不适合非 ASCII 码的字符,会报错。
btoa('你好') // 报错
- 要将非 ASCII 码字符转为 Base64 编码,必须中间插入一个转码环节,再使用这两个方法。
function b64Encode(str) {
return btoa(encodeURIComponent(str));
}
function b64Decode(str) {
return decodeURIComponent(atob(str));
}
b64Encode('你好') // "JUU0JUJEJUEwJUU1JUE1JUJE"
b64Decode('JUU0JUJEJUEwJUU1JUE1JUJE') // "你好"
6.对象
1.对象的引用
- 如果不同的变量名指向同一个对象,那么它们都是这个对象的引用,也就是说指向同一个内存地址。修改其中一个变量,会影响到其他所有变量。
var o1 = {};
var o2 = o1;
o1.a = 1;
o2.a // 1
o2.b = 2;
o1.b // 2
上面代码中,
o1
和o2
指向同一个对象,因此为其中任何一个变量添加属性,另一个变量都可以读写该属性。此时,如果取消某一个变量对于原对象的引用,不会影响到另一个变量。
var o1 = {};
var o2 = o1;
o1 = 1;
o2 // {}
上面代码中,
o1
和o2
指向同一个对象,然后o1
的值变为1,这时不会对o2
产生影响,o2
还是指向原来的那个对象。但是,这种引用只局限于对象,如果两个变量指向同一个原始类型的值。那么,变量这时都是值的拷贝。
var x = 1;
var y = x;
x = 2;
y // 1
- 上面的代码中,当
x
的值发生变化后,y
的值并不变,这就表示y
和x
并不是指向同一个内存地址。
2.表达式还是语句
- 对象采用大括号表示,这导致了一个问题:如果行首是一个大括号,它到底是表达式还是语句?
{ foo: 123 }
JavaScript 引擎读到上面这行代码,会发现可能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可能是,这是一个表达式,表示一个包含
foo
属性的对象;第二种可能是,这是一个语句,表示一个代码区块,里面有一个标签foo
,指向表达式123
。为了避免这种歧义,JavaScript 引擎的做法是,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无法确定是对象还是代码块,一律解释为代码块。
{ console.log(123) } // 123
上面的语句是一个代码块,而且只有解释为代码块,才能执行。
如果要解释为对象,最好在大括号前加上圆括号。因为圆括号的里面,只能是表达式,所以确保大括号只能解释为对象。
({ foo: 123 }) // 正确
({ console.log(123) }) // 报错
- 这种差异在
eval
语句(作用是对字符串求值)中反映得最明显。
eval('{foo: 123}') // 123
eval('({foo: 123})') // {foo: 123}
- 上面代码中,如果没有圆括号,
eval
将其理解为一个代码块;加上圆括号以后,就理解成一个对象。
3.属性的读取
- 读取对象的属性,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点运算符,还有一种是使用方括号运算符。
var obj = {
p: 'Hello World'
};
obj.p // "Hello World"
obj['p'] // "Hello World"
上面代码分别采用点运算符和方括号运算符,读取属性
p
。请注意,如果使用方括号运算符,键名必须放在引号里面,否则会被当作变量处理。
var foo = 'bar';
var obj = {
foo: 1,
bar: 2
};
obj.foo // 1
obj[foo] // 2
上面代码中,引用对象
obj
的foo
属性时,如果使用点运算符,foo
就是字符串;如果使用方括号运算符,但是不使用引号,那么foo
就是一个变量,指向字符串bar
。方括号运算符内部还可以使用表达式。
obj['hello' + ' world']
obj[3 + 3]
- 数字键可以不加引号,因为会自动转成字符串。
var obj = {
0.7: 'Hello World'
};
obj['0.7'] // "Hello World"
obj[0.7] // "Hello World"
上面代码中,对象
obj
的数字键0.7
,加不加引号都可以,因为会被自动转为字符串。注意,数值键名不能使用点运算符(因为会被当成小数点),只能使用方括号运算符。
var obj = {
123: 'hello world'
};
obj.123 // 报错
obj[123] // "hello world"
- 上面代码的第一个表达式,对数值键名
123
使用点运算符,结果报错。第二个表达式使用方括号运算符,结果就是正确的。
4.属性的赋值
- 点运算符和方括号运算符,不仅可以用来读取值,还可以用来赋值。
var obj = {};
obj.foo = 'Hello';
obj['bar'] = 'World';
上面代码中,分别使用点运算符和方括号运算符,对属性赋值。
JavaScript 允许属性的“后绑定”,也就是说,你可以在任意时刻新增属性,没必要在定义对象的时候,就定义好属性。
var obj = { p: 1 };
// 等价于
var obj = {};
obj.p = 1;
5.属性的查看
- 查看一个对象本身的所有属性,可以使用
Object.keys
方法。
var obj = {
key1: 1,
key2: 2
};
Object.keys(obj);
// ['key1', 'key2']
6.属性的删除
-
delete
命令用于删除对象的属性,删除成功后返回true
。
var obj = { p: 1 };
Object.keys(obj) // ["p"]
delete obj.p // true
obj.p // undefined
Object.keys(obj) // []
上面代码中,
delete
命令删除对象obj
的p
属性。删除后,再读取p
属性就会返回undefined
,而且Object.keys
方法的返回值也不再包括该属性。注意,删除一个不存在的属性,
delete
不报错,而且返回true
。
var obj = {};
delete obj.p // true
上面代码中,对象
obj
并没有p
属性,但是delete
命令照样返回true
。因此,不能根据delete
命令的结果,认定某个属性是存在的。只有一种情况,
delete
命令会返回false
,那就是该属性存在,且不得删除。
var obj = Object.defineProperty({}, 'p', {
value: 123,
configurable: false
});
obj.p // 123
delete obj.p // false
上面代码之中,对象
obj
的p
属性是不能删除的,所以delete
命令返回false
(关于Object.defineProperty
方法的介绍,请看《标准库》的 Object 对象一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delete
命令只能删除对象本身的属性,无法删除继承的属性(关于继承参见《面向对象编程》章节)。
var obj = {};
delete obj.toString // true
obj.toString // function toString() { [native code] }
- 上面代码中,
toString
是对象obj
继承的属性,虽然delete
命令返回true
,但该属性并没有被删除,依然存在。这个例子还说明,即使delete
返回true
,该属性依然可能读取到值。
7.属性的遍历
-
for...in
循环用来遍历一个对象的全部属性。
var obj = {a: 1, b: 2, c: 3};
for (var i in obj) {
console.log('键名:', i);
console.log('键值:', obj[i]);
}
// 键名: a
// 键值: 1
// 键名: b
// 键值: 2
// 键名: c
// 键值: 3
for...in
循环有两个使用注意点。它遍历的是对象所有可遍历(enumerable)的属性,会跳过不可遍历的属性。
它不仅遍历对象自身的属性,还遍历继承的属性。
举例来说,对象都继承了
toString
属性,但是for...in
循环不会遍历到这个属性。
var obj = {};
// toString 属性是存在的
obj.toString // toString() { [native code] }
for (var p in obj) {
console.log(p);
} // 没有任何输出
上面代码中,对象
obj
继承了toString
属性,该属性不会被for...in
循环遍历到,因为它默认是“不可遍历”的。关于对象属性的可遍历性,参见《标准库》章节中 Object 一章的介绍。如果继承的属性是可遍历的,那么就会被
for...in
循环遍历到。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只想遍历对象自身的属性,所以使用for...in
的时候,应该结合使用hasOwnProperty
方法,在循环内部判断一下,某个属性是否为对象自身的属性。
var person = { name: '老张' };
for (var key in person) {
if (person.hasOwnProperty(key)) {
console.log(key);
}
}
// name
8.with语句
-
with
语句的格式如下:
with (对象) {
语句;
}
- 它的作用是操作同一个对象的多个属性时,提供一些书写的方便。
// 例一
var obj = {
p1: 1,
p2: 2,
};
with (obj) {
p1 = 4;
p2 = 5;
}
// 等同于
obj.p1 = 4;
obj.p2 = 5;
// 例二
with (document.links[0]){
console.log(href);
console.log(title);
console.log(style);
}
// 等同于
console.log(document.links[0].href);
console.log(document.links[0].title);
console.log(document.links[0].style);
- 注意,如果
with
区块内部有变量的赋值操作,必须是当前对象已经存在的属性,否则会创造一个当前作用域的全局变量。
var obj = {};
with (obj) {
p1 = 4;
p2 = 5;
}
obj.p1 // undefined
p1 // 4
上面代码中,对象
obj
并没有p1
属性,对p1
赋值等于创造了一个全局变量p1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先定义对象obj
的属性p1
,然后在with
区块内操作它。这是因为
with
区块没有改变作用域,它的内部依然是当前作用域。这造成了with
语句的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绑定对象不明确。
with (obj) {
console.log(x);
}
- 单纯从上面的代码块,根本无法判断
x
到底是全局变量,还是对象obj
的一个属性。这非常不利于代码的除错和模块化,编译器也无法对这段代码进行优化,只能留到运行时判断,这就拖慢了运行速度。因此,建议不要使用with
语句,可以考虑用一个临时变量代替with
。
with(obj1.obj2.obj3) {
console.log(p1 + p2);
}
// 可以写成
var temp = obj1.obj2.obj3;
console.log(temp.p1 + temp.p2);
7.函数
1.圆括号运算符,return 语句和递归
- 调用函数时,要使用圆括号运算符。圆括号之中,可以加入函数的参数。
function add(x, y) {
return x + y;
}
add(1, 1) // 2
上面代码中,函数名后面紧跟一对圆括号,就会调用这个函数。
函数体内部的
return
语句,表示返回。JavaScript 引擎遇到return
语句,就直接返回return
后面的那个表达式的值,后面即使还有语句,也不会得到执行。也就是说,return
语句所带的那个表达式,就是函数的返回值。return
语句不是必需的,如果没有的话,该函数就不返回任何值,或者说返回undefined
。函数可以调用自身,这就是递归(recursion)。下面就是通过递归,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代码。
function fib(num) {
if (num === 0) return 0;
if (num === 1) return 1;
return fib(num - 2) + fib(num - 1);
}
fib(6) // 8
- 上面代码中,
fib
函数内部又调用了fib
,计算得到斐波那契数列的第6个元素是8。
2.一等公民
JavaScript 语言将函数看作一种值,与其它值(数值、字符串、布尔值等等)地位相同。凡是可以使用值的地方,就能使用函数。比如,可以把函数赋值给变量和对象的属性,也可以当作参数传入其他函数,或者作为函数的结果返回。函数只是一个可以执行的值,此外并无特殊之处。
由于函数与其他数据类型地位平等,所以在 JavaScript 语言中又称函数为第一等公民。
function add(x, y) {
return x + y;
}
// 将函数赋值给一个变量
var operator = add;
// 将函数作为参数和返回值
function a(op){
return op;
}
//很奇怪的调用,但是合法
a(add)(1, 1)
// 2
3.函数名的提升
- JavaScript 引擎将函数名视同变量名,所以采用
function
命令声明函数时,整个函数会像变量声明一样,被提升到代码头部。所以,下面的代码不会报错。
f();
function f() {}
- 表面上,上面代码好像在声明之前就调用了函数
f
。但是实际上,由于“变量提升”,函数f
被提升到了代码头部,也就是在调用之前已经声明了。但是,如果采用赋值语句定义函数,JavaScript 就会报错。
f();
var f = function (){};
// TypeError: undefined is not a function
- 上面的代码等同于下面的形式。
var f;
f();
f = function () {};
- 上面代码第二行,调用
f
的时候,f
只是被声明了,还没有被赋值,等于undefined
,所以会报错。因此,如果同时采用function
命令和赋值语句声明同一个函数,最后总是采用赋值语句的定义。
var f = function () {
console.log('1');
}
function f() {
console.log('2');
}
f() // 1
4.函数属性和方法
4.1name属性
- 函数的
name
属性返回函数的名字。
function f1() {}
f1.name // "f1"
- 如果是通过变量赋值定义的函数,那么
name
属性返回变量名。
var f2 = function () {};
f2.name // "f2"
- 但是,上面这种情况,只有在变量的值是一个匿名函数时才是如此。如果变量的值是一个具名函数,那么
name
属性返回function
关键字之后的那个函数名。
var f3 = function myName() {};
f3.name // 'myName'
上面代码中,
f3.name
返回函数表达式的名字。注意,真正的函数名还是f3
,而myName
这个名字只在函数体内部可用。name
属性的一个用处,就是获取参数函数的名字。
var myFunc = function () {};
function test(f) {
console.log(f.name);
}
test(myFunc) // myFunc
- 上面代码中,函数
test
内部通过name
属性,就可以知道传入的参数是什么函数。
4.2length属性
- 函数的
length
属性返回函数预期传入的参数个数,即函数定义之中的参数个数。
function f(a, b) {}
f.length // 2
上面代码定义了空函数
f
,它的length
属性就是定义时的参数个数。不管调用时输入了多少个参数,length
属性始终等于2。length
属性提供了一种机制,判断定义时和调用时参数的差异,以便实现面向对象编程的“方法重载”(overload)。
4.3toString()方法
- 函数的
toString
方法返回一个字符串,内容是函数的源码。
function f() {
a();
b();
c();
}
f.toString()
// function f() {
// a();
// b();
// c();
// }
- 对于那些原生的函数,
toString()
方法返回function (){[native code]}
。
Math.sqrt.toString()
// "function sqrt() { [native code] }"
上面代码中,
Math.sqrt
是 JavaScript 引擎提供的原生函数,toString()
方法就返回原生代码的提示。函数内部的注释也可以返回。
function f() {/*
这是一个
多行注释
*/}
f.toString()
// "function f(){/*
// 这是一个
// 多行注释
// */}"
- 利用这一点,可以变相实现多行字符串。
var multiline = function (fn) {
var arr = fn.toString().split('\n');
return arr.slice(1, arr.length - 1).join('\n');
};
function f() {/*
这是一个
多行注释
*/}
multiline(f);
// " 这是一个
// 多行注释"
5.函数作用域
定义:
作用域(scope)指的是变量存在的范围。在 ES5 的规范中,JavaScript 只有两种作用域:一种是全局作用域,变量在整个程序中一直存在,所有地方都可以读取;另一种是函数作用域,变量只在函数内部存在。ES6 又新增了块级作用域,本教程不涉及。
对于顶层函数来说,函数外部声明的变量就是全局变量(global variable),它可以在函数内部读取。
var v = 1;
function f() {
console.log(v);
}
f()
// 1
上面的代码表明,函数
f
内部可以读取全局变量v
。在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外部无法读取,称为“局部变量”(local variable)。
function f(){
var v = 1;
}
v // ReferenceError: v is not defined
上面代码中,变量
v
在函数内部定义,所以是一个局部变量,函数之外就无法读取。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会在该作用域内覆盖同名全局变量。
var v = 1;
function f(){
var v = 2;
console.log(v);
}
f() // 2
v // 1
上面代码中,变量
v
同时在函数的外部和内部有定义。结果,在函数内部定义,局部变量v
覆盖了全局变量v
。注意,对于
var
命令来说,局部变量只能在函数内部声明,在其他区块中声明,一律都是全局变量。
if (true) {
var x = 5;
}
console.log(x); // 5
- 上面代码中,变量
x
在条件判断区块之中声明,结果就是一个全局变量,可以在区块之外读取。
6.函数内部的变量提升
- 与全局作用域一样,函数作用域内部也会产生“变量提升”现象。
var
命令声明的变量,不管在什么位置,变量声明都会被提升到函数体的头部。
function foo(x) {
if (x > 100) {
var tmp = x - 100;
}
}
// 等同于
function foo(x) {
var tmp;
if (x > 100) {
tmp = x - 100;
};
}
7.函数本身的作用域
- 函数本身也是一个值,也有自己的作用域。它的作用域与变量一样,就是其声明时所在的作用域,与其运行时所在的作用域无关。
var a = 1;
var x = function () {
console.log(a);
};
function f() {
var a = 2;
x();
}
f() // 1
上面代码中,函数
x
是在函数f
的外部声明的,所以它的作用域绑定外层,内部变量a
不会到函数f
体内取值,所以输出1
,而不是2
。总之,函数执行时所在的作用域,是定义时的作用域,而不是调用时所在的作用域。
很容易犯错的一点是,如果函数
A
调用函数B
,却没考虑到函数B
不会引用函数A
的内部变量。
var x = function () {
console.log(a);
};
function y(f) {
var a = 2;
f();
}
y(x)
// ReferenceError: a is not defined
上面代码将函数
x
作为参数,传入函数y
。但是,函数x
是在函数y
体外声明的,作用域绑定外层,因此找不到函数y
的内部变量a
,导致报错。同样的,函数体内部声明的函数,作用域绑定函数体内部。
function foo() {
var x = 1;
function bar() {
console.log(x);
}
return bar;
}
var x = 2;
var f = foo();
f() // 1
- 上面代码中,函数
foo
内部声明了一个函数bar
,bar
的作用域绑定foo
。当我们在foo
外部取出bar
执行时,变量x
指向的是foo
内部的x
,而不是foo
外部的x
。正是这种机制,构成了下文要讲解的“闭包”现象。
8.参数
- 函数运行的时候,有时需要提供外部数据,不同的外部数据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种外部数据就叫参数
function square(x) {
return x * x;
}
square(2) // 4
square(3) // 9
- 上式的
x
就是square
函数的参数。每次运行的时候,需要提供这个值,否则得不到结果。
8.1参数的省略
- 函数参数不是必需的,JavaScript 允许省略参数。
function f(a, b) {
return a;
}
f(1, 2, 3) // 1
f(1) // 1
f() // undefined
f.length // 2
上面代码的函数
f
定义了两个参数,但是运行时无论提供多少个参数(或者不提供参数),JavaScript 都不会报错。省略的参数的值就变为undefined
。需要注意的是,函数的length
属性与实际传入的参数个数无关,只反映函数预期传入的参数个数。但是,没有办法只省略靠前的参数,而保留靠后的参数。如果一定要省略靠前的参数,只有显式传入
undefined
。
function f(a, b) {
return a;
}
f( , 1) // SyntaxError: Unexpected token ,(…)
f(undefined, 1) // undefined
- 上面代码中,如果省略第一个参数,就会报错。
8.2传递方式
- 函数参数如果是原始类型的值(数值、字符串、布尔值),传递方式是传值传递(passes by value)。这意味着,在函数体内修改参数值,不会影响到函数外部。
var p = 2;
function f(p) {
p = 3;
}
f(p);
p // 2
上面代码中,变量
p
是一个原始类型的值,传入函数f
的方式是传值传递。因此,在函数内部,p
的值是原始值的拷贝,无论怎么修改,都不会影响到原始值。但是,如果函数参数是复合类型的值(数组、对象、其他函数),传递方式是传址传递(pass by reference)。也就是说,传入函数的原始值的地址,因此在函数内部修改参数,将会影响到原始值。
var obj = { p: 1 };
function f(o) {
o.p = 2;
}
f(obj);
obj.p // 2
上面代码中,传入函数
f
的是参数对象obj
的地址。因此,在函数内部修改obj
的属性p
,会影响到原始值。注意,如果函数内部修改的,不是参数对象的某个属性,而是替换掉整个参数,这时不会影响到原始值。
var obj = [1, 2, 3];
function f(o) {
o = [2, 3, 4];
}
f(obj);
obj // [1, 2, 3]
- 上面代码中,在函数
f
内部,参数对象obj
被整个替换成另一个值。这时不会影响到原始值。这是因为,形式参数(o
)的值实际是参数obj
的地址,重新对o
赋值导致o
指向另一个地址,保存在原地址上的值当然不受影响。
8.3同名参数
- 如果有同名的参数,则取最后出现的那个值。
function f(a, a) {
console.log(a);
}
f(1, 2) // 2
- 上面代码中,函数
f
有两个参数,且参数名都是a
。取值的时候,以后面的a
为准,即使后面的a
没有值或被省略,也是以其为准。
function f(a, a) {
console.log(a);
}
f(1) // undefined
- 调用函数
f
的时候,没有提供第二个参数,a
的取值就变成了undefined
。这时,如果要获得第一个a
的值,可以使用arguments
对象。
function f(a, a) {
console.log(arguments[0]);
}
f(1) // 1
8.4arguments对象
(1)定义
由于 JavaScript 允许函数有不定数目的参数,所以需要一种机制,可以在函数体内部读取所有参数。这就是
arguments
对象的由来。arguments
对象包含了函数运行时的所有参数,arguments[0]
就是第一个参数,arguments[1]
就是第二个参数,以此类推。这个对象只有在函数体内部,才可以使用。
var f = function (one) {
console.log(arguments[0]);
console.log(arguments[1]);
console.log(arguments[2]);
}
f(1, 2, 3)
// 1
// 2
// 3
- 正常模式下,
arguments
对象可以在运行时修改。
var f = function(a, b) {
arguments[0] = 3;
arguments[1] = 2;
return a + b;
}
f(1, 1) // 5
上面代码中,函数
f
调用时传入的参数,在函数内部被修改成3
和2
。严格模式下,
arguments
对象与函数参数不具有联动关系。也就是说,修改arguments
对象不会影响到实际的函数参数。
var f = function(a, b) {
'use strict'; // 开启严格模式
arguments[0] = 3;
arguments[1] = 2;
return a + b;
}
f(1, 1) // 2
上面代码中,函数体内是严格模式,这时修改
arguments
对象,不会影响到真实参数a
和b
。通过
arguments
对象的length
属性,可以判断函数调用时到底带几个参数。
function f() {
return arguments.length;
}
f(1, 2, 3) // 3
f(1) // 1
f() // 0
(2)与数组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
arguments
很像数组,但它是一个对象。数组专有的方法(比如slice
和forEach
),不能在arguments
对象上直接使用。如果要让
arguments
对象使用数组方法,真正的解决方法是将arguments
转为真正的数组。下面是两种常用的转换方法:slice
方法和逐一填入新数组。
var args =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 或者
var args = [];
for (var i = 0; i < arguments.length; i++) {
args.push(arguments[i]);
}
(3)callee 属性
-
arguments
对象带有一个callee
属性,返回它所对应的原函数。
var f = function () {
console.log(arguments.callee === f);
}
f() // true
- 可以通过
arguments.callee
,达到调用函数自身的目的。这个属性在严格模式里面是禁用的,因此不建议使用。
9.函数的其他知识点
9.1闭包
闭包(closure)是 JavaScript 语言的一个难点,也是它的特色,很多高级应用都要依靠闭包实现。
理解闭包,首先必须理解变量作用域。前面提到,JavaScript 有两种作用域: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函数内部可以直接读取全局变量。
var n = 999;
function f1() {
console.log(n);
}
f1() // 999
上面代码中,函数
f1
可以读取全局变量n
。但是,函数外部无法读取函数内部声明的变量。
function f1() {
var n = 999;
}
console.log(n)
//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n is not defined(
上面代码中,函数
f1
内部声明的变量n
,函数外是无法读取的。如果出于种种原因,需要得到函数内的局部变量。正常情况下,这是办不到的,只有通过变通方法才能实现。那就是在函数的内部,再定义一个函数。
function f1() {
var n = 999;
function f2() {
console.log(n); // 999
}
}
上面代码中,函数
f2
就在函数f1
内部,这时f1
内部的所有局部变量,对f2
都是可见的。但是反过来就不行,f2
内部的局部变量,对f1
就是不可见的。这就是 JavaScript 语言特有的"链式作用域"结构(chain scope),子对象会一级一级地向上寻找所有父对象的变量。所以,父对象的所有变量,对子对象都是可见的,反之则不成立。既然
f2
可以读取f1
的局部变量,那么只要把f2
作为返回值,我们不就可以在f1
外部读取它的内部变量了吗!
function f1() {
var n = 999;
function f2() {
console.log(n);
}
return f2;
}
var result = f1();
result(); // 999
上面代码中,函数
f1
的返回值就是函数f2
,由于f2
可以读取f1
的内部变量,所以就可以在外部获得f1
的内部变量了。闭包就是函数
f2
,即能够读取其他函数内部变量的函数。由于在 JavaScript 语言中,只有函数内部的子函数才能读取内部变量,因此可以把闭包简单理解成“定义在一个函数内部的函数”。闭包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可以“记住”诞生的环境,比如f2
记住了它诞生的环境f1
,所以从f2
可以得到f1
的内部变量。在本质上,闭包就是将函数内部和函数外部连接起来的一座桥梁。闭包的最大用处有两个,一个是可以读取函数内部的变量,另一个就是让这些变量始终保持在内存中,即闭包可以使得它诞生环境一直存在。请看下面的例子,闭包使得内部变量记住上一次调用时的运算结果。
function createIncrementor(start) {
return function () {
//第一次调用的时候返回的是5,返回完之后就加了一
//第二次调用时因为闭包的关系,内存中保存了start的上次的值
//所以返回的是6,返回完就进行了加一
return start++;
};
}
var inc = createIncrementor(5);
inc() // 5
inc() // 6
inc() // 7
上面代码中,
start
是函数createIncrementor
的内部变量。通过闭包,start
的状态被保留了,每一次调用都是在上一次调用的基础上进行计算。从中可以看到,闭包inc
使得函数createIncrementor
的内部环境,一直存在。所以,闭包可以看作是函数内部作用域的一个接口。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
inc
始终在内存中,而inc
的存在依赖于createIncrementor
,因此也始终在内存中,不会在调用结束后,被垃圾回收机制回收。闭包的另一个用处,是封装对象的私有属性和私有方法。
function Person(name) {
var _age;
function setAge(n) {
_age = n;
}
function getAge() {
return _age;
}
return {
name: name,
getAge: getAge,
setAge: setAge
};
}
var p1 = Person('张三');
p1.setAge(25);
p1.getAge() // 25
上面代码中,函数
Person
的内部变量_age
,通过闭包getAge
和setAge
,变成了返回对象p1
的私有变量。注意,外层函数每次运行,都会生成一个新的闭包,而这个闭包又会保留外层函数的内部变量,所以内存消耗很大。因此不能滥用闭包,否则会造成网页的性能问题。
9.2立即调用的函数表达式(IIFE)
在 JavaScript 中,圆括号
()
是一种运算符,跟在函数名之后,表示调用该函数。比如,print()
就表示调用print
函数。有时,我们需要在定义函数之后,立即调用该函数。这时,你不能在函数的定义之后加上圆括号,这会产生语法错误。
function(){ /* code */ }();
// SyntaxError: Unexpected token (
- 产生这个错误的原因是,
function
这个关键字即可以当作语句,也可以当作表达式。
// 语句
function f() {}
// 表达式
var f = function f() {}
为了避免解析上的歧义,JavaScript 引擎规定,如果
function
关键字出现在行首,一律解释成语句。因此,JavaScript 引擎看到行首是function
关键字之后,认为这一段都是函数的定义,不应该以圆括号结尾,所以就报错了。解决方法就是不要让
function
出现在行首,让引擎将其理解成一个表达式。最简单的处理,就是将其放在一个圆括号里面。
(function(){ /* code */ }());
// 或者
(function(){ /* code */ })();
上面两种写法都是以圆括号开头,引擎就会认为后面跟的是一个表示式,而不是函数定义语句,所以就避免了错误。这就叫做“立即调用的函数表达式”(Immediately-Invoked Function Expression),简称 IIFE。
注意,上面两种写法最后的分号都是必须的。如果省略分号,遇到连着两个 IIFE,可能就会报错。
// 报错
(function(){ /* code */ }())
(function(){ /* code */ }())
上面代码的两行之间没有分号,JavaScript 会将它们连在一起解释,将第二行解释为第一行的参数。
推而广之,任何让解释器以表达式来处理函数定义的方法,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比如下面三种写法。
var i = function(){ return 10; }();
true && function(){ /* code */ }();
0, function(){ /* code */ }();
- 甚至像下面这样写,也是可以的。
!function () { /* code */ }();
~function () { /* code */ }();
-function () { /* code */ }();
+function () { /* code */ }();
- 通常情况下,只对匿名函数使用这种“立即执行的函数表达式”。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不必为函数命名,避免了污染全局变量;二是 IIFE 内部形成了一个单独的作用域,可以封装一些外部无法读取的私有变量。
// 写法一
var tmp = newData;
processData(tmp);
storeData(tmp);
// 写法二
(function () {
var tmp = newData;
processData(tmp);
storeData(tmp);
}());
- 上面代码中,写法二比写法一更好,因为完全避免了污染全局变量。
9.3 eval命令
-
eval
命令接受一个字符串作为参数,并将这个字符串当作语句执行。
eval('var a = 1;');
a // 1
上面代码将字符串当作语句运行,生成了变量
a
。如果参数字符串无法当作语句运行,那么就会报错。
eval('3x') // Uncaught SyntaxError: Invalid or unexpected token
- 放在
eval
中的字符串,应该有独自存在的意义,不能用来与eval
以外的命令配合使用。举例来说,下面的代码将会报错。
eval('return;'); // Uncaught SyntaxError: Illegal return statement
上面代码会报错,因为
return
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在函数中使用。如果
eval
的参数不是字符串,那么会原样返回。
eval(123) // 123
-
eval
没有自己的作用域,都在当前作用域内执行,因此可能会修改当前作用域的变量的值,造成安全问题。
var a = 1;
eval('a = 2');
a // 2
上面代码中,
eval
命令修改了外部变量a
的值。由于这个原因,eval
有安全风险。为了防止这种风险,JavaScript 规定,如果使用严格模式,
eval
内部声明的变量,不会影响到外部作用域。
(function f() {
'use strict';
eval('var foo = 123');
console.log(foo); // ReferenceError: foo is not defined
})()
上面代码中,函数
f
内部是严格模式,这时eval
内部声明的foo
变量,就不会影响到外部。不过,即使在严格模式下,
eval
依然可以读写当前作用域的变量。
(function f() {
'use strict';
var foo = 1;
eval('foo = 2');
console.log(foo); // 2
})()
上面代码中,严格模式下,
eval
内部还是改写了外部变量,可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总之,
eval
的本质是在当前作用域之中,注入代码。由于安全风险和不利于 JavaScript 引擎优化执行速度,所以一般不推荐使用。通常情况下,eval
最常见的场合是解析 JSON 数据的字符串,不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使用原生的JSON.parse
方法。
9.4eval的别名调用
- 前面说过
eval
不利于引擎优化执行速度。更麻烦的是,还有下面这种情况,引擎在静态代码分析的阶段,根本无法分辨执行的是eval
。
var m = eval;
m('var x = 1');
x // 1
上面代码中,变量
m
是eval
的别名。静态代码分析阶段,引擎分辨不出m('var x = 1')
执行的是eval
命令。为了保证
eval
的别名不影响代码优化,JavaScript 的标准规定,凡是使用别名执行eval
,eval
内部一律是全局作用域。
var a = 1;
function f() {
var a = 2;
var e = eval;
e('console.log(a)');
}
f() // 1
上面代码中,
eval
是别名调用,所以即使它是在函数中,它的作用域还是全局作用域,因此输出的a
为全局变量。这样的话,引擎就能确认e()
不会对当前的函数作用域产生影响,优化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一行排除掉。eval
的别名调用的形式五花八门,只要不是直接调用,都属于别名调用,因为引擎只能分辨eval()
这一种形式是直接调用。
eval.call(null, '...')
window.eval('...')
(1, eval)('...')
(eval, eval)('...')
- 上面这些形式都是
eval
的别名调用,作用域都是全局作用域。
8.数组
- 本质上,数组属于一种特殊的对象。
typeof
运算符会返回数组的类型是object
。
typeof [1, 2, 3] // "object"
上面代码表明,
typeof
运算符认为数组的类型就是对象。数组的特殊性体现在,它的键名是按次序排列的一组整数(0,1,2...)。
var arr = ['a', 'b', 'c'];
Object.keys(arr)
// ["0", "1", "2"]
上面代码中,
Object.keys
方法返回数组的所有键名。可以看到数组的键名就是整数0、1、2。由于数组成员的键名是固定的(默认总是0、1、2...),因此数组不用为每个元素指定键名,而对象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指定键名。JavaScript 语言规定,对象的键名一律为字符串,所以,数组的键名其实也是字符串。之所以可以用数值读取,是因为非字符串的键名会被转为字符串。
var arr = ['a', 'b', 'c'];
arr['0'] // 'a'
arr[0] // 'a'
上面代码分别用数值和字符串作为键名,结果都能读取数组。原因是数值键名被自动转为了字符串。
注意,这点在赋值时也成立。一个值总是先转成字符串,再作为键名进行赋值。
var a = [];
a[1.00] = 6;
a[1] // 6
上面代码中,由于
1.00
转成字符串是1
,所以通过数字键1
可以读取值。上一章说过,对象有两种读取成员的方法:点结构(
object.key
)和方括号结构(object[key]
)。但是,对于数值的键名,不能使用点结构。
var arr = [1, 2, 3];
arr.0 // SyntaxError
上面代码中,
arr.0
的写法不合法,因为单独的数值不能作为标识符(identifier)。所以,数组成员只能用方括号arr[0]
表示(方括号是运算符,可以接受数值)。清空数组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将
length
属性设为0。
var arr = [ 'a', 'b', 'c' ];
arr.length = 0;
arr // []
- 如果数组的键名是添加超出范围的数值,该键名会自动转为字符串。
var arr = [];
arr[-1] = 'a';
//2的32次幂
arr[Math.pow(2, 32)] = 'b';
arr.length // 0
arr[-1] // "a"
arr[4294967296] // "b"
8.1in 运算符
- 检查某个键名是否存在的运算符
in
,适用于对象,也适用于数组。
var arr = [ 'a', 'b', 'c' ];
2 in arr // true
'2' in arr // true
4 in arr // false
上面代码表明,数组存在键名为
2
的键。由于键名都是字符串,所以数值2
会自动转成字符串。注意,如果数组的某个位置是空位,
in
运算符返回false
。
var arr = [];
arr[100] = 'a';
100 in arr // true
1 in arr // false
- 上面代码中,数组
arr
只有一个成员arr[100]
,其他位置的键名都会返回false
。
8.2for...in 循环和数组的遍历
-
for...in
循环不仅可以遍历对象,也可以遍历数组,毕竟数组只是一种特殊对象。
var a = [1, 2, 3];
for (var i in a) {
console.log(a[i]);
}
// 1
// 2
// 3
- 但是,
for...in
不仅会遍历数组所有的数字键,还会遍历非数字键。
var a = [1, 2, 3];
a.foo = true;
for (var key in a) {
console.log(key);
}
// 0
// 1
// 2
// foo
上面代码在遍历数组时,也遍历到了非整数键
foo
。所以,不推荐使用for...in
遍历数组。数组的遍历可以考虑使用
for
循环或while
循环。
var a = [1, 2, 3];
// for循环
for(var i = 0; i < a.length; i++) {
console.log(a[i]);
}
// while循环
var i = 0;
while (i < a.length) {
console.log(a[i]);
i++;
}
var l = a.length;
while (l--) {
console.log(a[l]);
}
上面代码是三种遍历数组的写法。最后一种写法是逆向遍历,即从最后一个元素向第一个元素遍历。
数组的
forEach
方法,也可以用来遍历数组,详见《标准库》的 Array 对象一章。
var colors = ['red', 'green', 'blue'];
colors.forEach(function (color) {
console.log(color);
});
// red
// green
// blue
let colors = ['red', 'white', 'black', 'yellow']
//forEach遍历
colors.forEach(function (value, index) {
console.log(`${index}-----${value}`)
})
//for----in遍历
console.log("-------------------------------------")
for (let i in colors) {
console.log(i + "-------" + colors[i])
}
//for----of遍历
console.log('-------------------------------------')
for (let value of colors) {
console.log(value + "-------" + value)
}
9.语法专题
9.1Error实例对象
- JavaScript 解析或运行时,一旦发生错误,引擎就会抛出一个错误对象。JavaScript 原生提供
Error
构造函数,所有抛出的错误都是这个构造函数的实例。
var err = new Error('出错了');
err.message // "出错了"
上面代码中,我们调用
Error
构造函数,生成一个实例对象err
。Error
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参数,表示错误提示,可以从实例的message
属性读到这个参数。抛出Error
实例对象以后,整个程序就中断在发生错误的地方,不再往下 执行。-
JavaScript 语言标准只提到,
Error
实例对象必须有message
属性,表示出错时的提示信息,没有提到其他属性。大多数 JavaScript 引擎,对Error
实例还提供name
和stack
属性,分别表示错误的名称和错误的堆栈,但它们是非标准的,不是每种实现都有。- message:错误提示信息
- name:错误名称(非标准属性)
- stack:错误的堆栈(非标准属性)
使用
name
和message
这两个属性,可以对发生什么错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if (error.name) {
console.log(error.name + ': ' + error.message);
}
-
stack
属性用来查看错误发生时的堆栈。
function throwit() {
throw new Error('');
}
function catchit() {
try {
throwit();
} catch(e) {
console.log(e.stack); // print stack trace
}
}
catchit()
// Error
// at throwit (~/examples/throwcatch.js:9:11)
// at catchit (~/examples/throwcatch.js:3:9)
// at repl:1:5
- 上面代码中,错误堆栈的最内层是
throwit
函数,然后是catchit
函数,最后是函数的运行环境。
9.2原生错误类型
9.2.1SyntaxError 对象
-
SyntaxError
对象是解析代码时发生的语法错误。
// 变量名错误
var 1a;
// Uncaught SyntaxError: Invalid or unexpected token
// 缺少括号
console.log 'hello');
// Uncaught SyntaxError: Unexpected string
- 上面代码的错误,都是在语法解析阶段就可以发现,所以会抛出
SyntaxError
。第一个错误提示是“token 非法”,第二个错误提示是“字符串不符合要求”。
9.2.2ReferenceError 对象
-
ReferenceError
对象是引用一个不存在的变量时发生的错误。
// 使用一个不存在的变量
unknownVariable
//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unknownVariable is not defined
- 另一种触发场景是,将一个值分配给无法分配的对象,比如对函数的运行结果或者
this
赋值。
// 等号左侧不是变量
console.log() = 1
//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Invalid left-hand side in assignment
// this 对象不能手动赋值
this = 1
// ReferenceError: Invalid left-hand side in assignment
- 上面代码对函数
console.log
的运行结果和this
赋值,结果都引发了ReferenceError
错误。
9.2.3RangeError 对象
-
RangeError
对象是一个值超出有效范围时发生的错误。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数组长度为负数,二是Number
对象的方法参数超出范围,以及函数堆栈超过最大值。
// 数组长度不得为负数
new Array(-1)
// Uncaught RangeError: Invalid array length
9.2.4TypeError 对象
-
TypeError
对象是变量或参数不是预期类型时发生的错误。比如,对字符串、布尔值、数值等原始类型的值使用new
命令,就会抛出这种错误,因为new
命令的参数应该是一个构造函数。
new 123
// Uncaught TypeError: number is not a func
var obj = {};
obj.unknownMethod()
// Uncaught TypeError: obj.unknownMethod is not a function
- 上面代码的第二种情况,调用对象不存在的方法,也会抛出
TypeError
错误,因为obj.unknownMethod
的值是undefined
,而不是一个函数。
9.2.5URIError 对象
-
URIError
对象是 URI 相关函数的参数不正确时抛出的错误,主要涉及encodeURI()
、decodeURI()
、encodeURIComponent()
、decodeURIComponent()
、escape()
和unescape()
这六个函数。
decodeURI('%2')
// URIError: URI malformed
9.2.6EvalError 对象
-
eval
函数没有被正确执行时,会抛出EvalError
错误。该错误类型已经不再使用了,只是为了保证与以前代码兼容,才继续保留。
9.2.7总结
- 以上这6种派生错误,连同原始的
Error
对象,都是构造函数。开发者可以使用它们,手动生成错误对象的实例。这些构造函数都接受一个参数,代表错误提示信息(message)。
var err1 = new Error('出错了!');
var err2 = new RangeError('出错了,变量超出有效范围!');
var err3 = new TypeError('出错了,变量类型无效!');
err1.message // "出错了!"
err2.message // "出错了,变量超出有效范围!"
err3.message // "出错了,变量类型无效!"
9.3自定义错误
- 除了 JavaScript 原生提供的七种错误对象,还可以定义自己的错误对象。
function UserError(message) {
this.message = message || '默认信息';
this.name = 'UserError';
}
UserError.prototype = new Error();
UserError.prototype.constructor = UserError;
- 上面代码自定义一个错误对象
UserError
,让它继承Error
对象。然后,就可以生成这种自定义类型的错误了。
new UserError('这是自定义的错误!');
9.4throw 语句
-
throw
语句的作用是手动中断程序执行,抛出一个错误。
if (x <= 0) {
throw new Error('x 必须为正数');
}
//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
上面代码中,如果变量
x
小于等于0
,就手动抛出一个错误,告诉用户x
的值不正确,整个程序就会在这里中断执行。可以看到,throw
抛出的错误就是它的参数,这里是一个Error
实例。throw
也可以抛出自定义错误。
function UserError(message) {
this.message = message || '默认信息';
this.name = 'UserError';
}
throw new UserError('出错了!');
// Uncaught UserError {message: "出错了!", name: "UserError"}
上面代码中,
throw
抛出的是一个UserError
实例。实际上,
throw
可以抛出任何类型的值。也就是说,它的参数可以是任何值。
// 抛出一个字符串
throw 'Error!';
// Uncaught Error!
// 抛出一个数值
throw 42;
// Uncaught 42
// 抛出一个布尔值
throw true;
// Uncaught true
// 抛出一个对象
throw {
toString: function () {
return 'Error!';
}
};
// Uncaught {toString: ƒ}
- 对于 JavaScript 引擎来说,遇到
throw
语句,程序就中止了。引擎会接收到throw
抛出的信息,可能是一个错误实例,也可能是其他类型的值。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