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谐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好教育!
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学习的进步、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经常有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调皮,不好管教,爱跟大人对着干。
也有很多的孩子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只知道天天让他学习,根本就不爱自己,不理解自己。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呢?
首先,家长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孩子不是你的“犯人”,你也不是“审判官”。真正聪明的家长会当孩子的朋友,跟孩子平等交流,真诚以待。只需在孩子人生的关键时刻,充当好引路人不让孩子走歪路即可。
其次,要尊重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孩子的感受,都属于他们那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对错之分。我们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千万不要去抑制他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至于我们觉得他做的不合适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慢慢让孩子调整他们的认知。你的尊重会给孩子带来自信,会让他变得越来越有责任感。
再次,与孩子的交流中尽量使用“肯定性的我句式”,每天多表扬孩子一点,这样长大的孩子就如同沐浴在阳光雨露下的小树苗,会越长越健康!
2.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无法控制地发脾气。明明是好意,说出来却句句带刺,自己事后也自责和后悔。
习惯这种说话方式的父母,往往很容易“把天聊死”。跟孩子发生很多无谓的争执,甚至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孩子虽然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感觉和自尊心,渴望得到倾听和理解。
作为父母,调整自己说话的不良的习惯,能够有效提升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效率,也更容易争取孩子跟我们的配合。
生活中很多父母,习惯了“正话反说”。不仅不给孩子留面子,甚至乐于去“怼”孩子,眼看孩子窘迫,才觉得他是记住了教训,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有一个男孩回家晚了,跟父母吵了一架,在朋友圈写道,我爸妈完全可以用“回家晚了,我们很担心你,担心得我们都睡不着觉”来告诉我,而不是以“下次再回来这么晚,我们就锁门了,你自己睡马路吧!”这种方式,引起我和他们的一场争吵。
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争吵,不是源于彼此的“恨”,而是源于没有把“爱”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话要正面说,给孩子留一些余地和台阶,孩子会更领情。
我们可以把“这么简单的题都能做错,你到底长没长心” 换成“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对的,只是运算出现了错误,这种错误太可惜了”;
把“你就天天这么邋里邋遢,一点小事都做不好” 换成“我看到你把衣服扔到地上了,我希望你捡起来叠好”。
我们表达的方式对了,跟孩子之间的争吵就会少了。
3.父母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很容易忽略孩子自身的感受。
比如希望孩子爱分享,就跟孩子说:“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见到孩子做得不够好,就强调:“你看你们班某某同学,人家怎么就能天天坐在那里闷头学习。”
父母这样一说,孩子就会感觉到他的感受没有被尊重,他的努力没有被看到,跟父母的隔阂会更深。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在孩子跟你交流时,跟他共情:“爸爸/妈妈知道了,你因为……,感觉到了……”。在孩子表达愤怒时,给他耐心:“谢谢你告诉我你的愤怒,我无心中伤害了你,我的本意不是这样的,我的本意是……”。
在孩子犯错难过时,给他机会:“我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你可以说说自己的理由……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多说一些理解性的语言,减少抱怨、批评和强制,让孩子知道你跟他是站在一起的,孩子会更容易听进去父母的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