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悬疑书最刺激的地方,莫过于都看了大半部分,作者突然反转到让自己觉得前面白看了的地步...然后等自己理清楚,接受这个反转并且已经在猜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的时候,作者再来几个山路十八弯,拐到让自己再次觉得前一个和再前一个反转都又又又又白看了!
而这,就是我阅读《说谎者》的感受...
这本书叫《说谎者》,梳理下来,不但人人都是说谎者。整件事情,更是由一个个谎言推动的。
默里的谎言>>
从业三十年已经退休的警官默里,作为前台接待员接到了本书女主角安娜的报警。一年前安娜的父母陆续疑似因自杀身亡,本就不相信父母会自杀的安娜在母亲自杀一周年后收到了“周年快乐”的卡片,震惊之下更是怀疑自己父母的死是来自恶意谋杀。
熟悉警务办事风格的默里,明了在这两件“自杀”案件已结案的情况下,仅凭这个卡片不能作为证据翻案调查,更不会被警务队重视。于是决定瞒下这宗报警记录,自己私下调查。
默里的谎言,源自为人的善良,源自对事业的热爱,也源自对这起自杀案件破绽之处的专业判断。
安娜的谎言>>
安娜和默里一步步调查,寻找自杀案件背后的一切可能线索,已经“自杀”消失一年的母亲却突然出现在安娜面前。
原来父亲的消失并非自杀...母亲也是为了躲避伪造自杀案件的同谋人的无尽勒索,让自己“消失”在这个世上。
安娜再三纠结后最终还是因为母亲拒绝了默里的继续调查,并在默里上门时隐瞒母亲的出现。
安娜的谎言,源自对母亲的爱,对家人的珍惜和保护。
是的,不管自己的父母让自己多伤心多难过,我们也还是忍不住去拥抱去接受,因为,那是给自己那么多陪伴和爱的家人,那是刻在血缘里无法选择的依赖。
母亲的谎言>>
“自杀?再想想。”贯穿全书的这句话便是安娜母亲的谎言。伪造父亲的自杀现场,并伪造自己自杀,看最后的结尾,还有可能是twice!
关于母亲对父亲酗酒后的家暴乃至错手杀害,是因为两个人之间根本就没什么感情吗?毕竟,在文章里就已暗示过,两个人对彼此是在并没有深入了解就意外怀孕的情况下结婚的。
所以,两个人什么情况下适合结婚呢?当下越来越多的男女是因为怀孕而迅速结婚生子。可是余生那么长,如果不是在彼此都已熟悉且灵魂契合的情况下走进婚姻,这些未知,是否太过于可怕?
两个人什么情况下需要分开呢?如果两个人都不幸福,对彼此都已不再有爱意,如果有一方出现家暴或出轨这种原则性问题,有必要为了孩子而勉强自己维持下去吗?
25年的婚姻生活。不能说我一直都不幸福,同样也不能说幸福。我们彼此赖以生存,都困在这桩因世俗而无法解脱的婚姻中。我们应该更勇敢,对彼此更加坦诚。只要有一方离开,我们双方都可以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
还是,安娜的母亲性格本就如此阴暗?她把酗酒后对丈夫的杀害栽赃为是丈夫酗酒家暴自己并为了骗保假装自杀,以一个受害者的形象出现在女儿面前。她在事情暴露后把自己女儿孙女当作人质,甚至最后如果她是再次伪装自杀,有可能这次出现就是故意借警察之手除掉之前一直威胁她的同谋者。
她在我的心目中打下仇恨的烙印,无论多少的心理咨询都无法磨灭。但我恨她不是因为她杀了爸——虽然这是导火索。甚至不是因为她撒谎假死,陷我于悲痛中。而是她之后的那些谎言,编造的关于他们婚姻的半真半假的谎言。是她让我相信爸是酒鬼并且打她,而事实恰恰相反。是因为她让我再次信任她。
可以说,倘若以最坏的角度来思量此书中母亲的性格和种种谎言背后的原因,足以让人后背发凉。
父亲的谎言>>
安娜父亲真正的谎言,是写到大概四分之三的时候才揭晓的。他在所有人(包括警员、安娜、自己弟弟)面前都帮自己妻子背下酗酒的锅,甚至也对妻子的家暴闭口不谈。
他说:“安娜爱你,我不能忍受让她知道事情真相。”
默默承担,和这般沉默地爱,真的太像大多数父亲了。这般的相似,以至于当安娜母亲在自述里讲到觉得彼此都只是因为孩子才维持这段婚姻,我都会忍不住怀疑:是否安娜父亲也是很爱自己妻子,只是缺少表达。而习惯了自由的母亲只是不爱婚姻的束缚,更对这种平淡的生活不以为然,所以没有去感受去了解对方。
劳拉的谎言>>
书里大概在最后10%的部分,给这个一直陪在安娜身边的“知心大姐姐”来了一个大反转。这部分关于人性的描写让我想到了东野圭吾的《恶意》。
安娜母亲在婚后和曾经的挚友劳拉妈妈渐行渐远。或许是因为婚后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或许因为俩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同,或许是不可否认的:人都想追求更阳光更灿烂的生活。
最终劳拉妈妈在环境极差的出租房里因哮喘去世,也让劳拉从此埋下了对安娜和安娜母亲的怨恨。以至于在同谋安娜母亲伪造自杀现场后又对安娜母亲进行了长期的勒索,以至于给安娜寄恐吓卡片和动物尸体,以至于试图谋杀安娜、安娜女儿、安娜母亲来获得高额的保险赔偿。
劳拉:“对你来说习以为常,不是吗?大房子,专门的衣服津贴,冬天滑雪,每年夏天法国游。”安娜:“不是我的错,劳拉,也不是艾拉的错。”劳拉:“就像和生病的妈妈住在那所破房子里也不是我的错一样。”
老实说,你有没有羡慕过别人,想要拥有ta的生活?
当这种羡慕演化成具象的嫉妒,甚至成为怨愤,就变成了作恶的种子。
再想想新闻案件里那些反社会人格的犯罪者(如最近的云南枪击及绑架学生案件),是否大多是把自己生活的不幸怪在他人或者社会的身上呢?
事实上,除了自己,谁也没权力也没义务为自己的生活全权负责。
马克的谎言>>
马克的谎言放在最后,轻松到对安娜像是生活的“治愈”。因为对安娜的一见钟情,马克在安娜前来就诊时,向安娜隐瞒了安娜母亲也找过自己咨询就诊。
虽然安娜在最后还是再次拒绝了马克的求婚,但看到两人相处的细节,看到马克种种的关心和爱,谁又能忍住不期待脑补两人最终会在一起呢~
彩蛋里的萨拉>>
有意思的是,这套书中唯一一个从未说过谎的主要人物,竟是这个精神病人。所以也想把她放在这篇书评最后。
默里和萨拉之间不离不弃的爱情太让人动容了,以至于在书籍最后的彩蛋里补充写的两人的相遇,看起来竟有种一眼万年的感觉。
默里深吸一口气:“下次你愿意跟我一起吃个饭吗?”萨拉挑起一条眉毛,好像这问题完全不在意料之中。她打量着默里,用叉子敲另一只手的手指。“就算是我有点疯吗?”默里望着她。他眼里所看到的是她亮粉色的套衫,她圆环形的耳环和青绿色的眼影。他看到她站立不安,随时都要逃掉的样子。他回想自己在操场上注意到她时的感受,回想起她捏起明虾时那调皮的眼神。他咧开嘴笑了。“就是因为你有点疯。”他说道。
相比起来安娜父亲母亲悲剧的婚姻,默里和萨拉的相处模式,对彼此的珍惜和扶持,更像是大家都想要寻求的soulmate。
相爱之所以被那么多故事所赞颂,正是因为它的难得。
希望,我们能为了爱如默里般勇往直前;也希望,我们不会像安娜父母一样为了生活让爱情将就。
希望,我们能像安娜一样有选择自己生活的勇气;也希望,我们不需要成为“说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