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学习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而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自然人是婚姻的产物,社会人则是学习的产物。
今天我们学习“如何搭建文章的框架”。
一篇文章的结构由标题、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组成。前面我们已经学习标题、开头和结尾。本文的重点阐述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
文章的结构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阐述。第一,外部结构,也就是文章,整体框架。第二,内部结构,也就是段落之间的衔接。一篇逻辑清晰的文章,不仅文章的整体框架清晰,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也非常自然。
写作一篇文章,具体选择什么样的了逻辑框架,是由写作主题,以及素材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一般材料之间的关系分为总分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对比关系。根据素材之间的关系来选择写作的顺序。如果素材之间是并列关系,那么就采用并列的写作框架。如果是递进关系,那么就要清楚素材之间的逻辑关系,哪个素材先写,哪个素材后写,要弄清楚。不要颠倒了顺序。如果是对比关系,是先阐述正面的观点,还是先阐述负面的观点?想清楚这些问题,也就不难梳理写作顺序了。
下面就来介绍每种逻辑顺序。
‖ 总分总
总分总是最常见的写作框架,也是我们熟悉的写作结构,小学语文老师就教了总分总写作方式。
总分总是一种三段式结构,是符合人类记忆的一种结构。开头阐述主题,表明总论点。中间部分论点或者讲述故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结尾再呼应开头,升华主题。中间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和正反对比关系,但不能是包含关系或者交叉关系。总分总的结构也可以分为总分,分总。
总分总的文章在讲述分论点时,并列关系可以采用黄金三点法,也就是用第一、第二、第三形式阐述文章的观点。观点阐述结束,文章的主体部分也就结束了。另外,黄金三点法还可以写成黄金五点法、七点法等。像《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的结构就是采用黄金七点法的方式。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就相当于开头和结尾。主题部分就是阐述7个原则,每个原则之间是递进的。黄金三点法结构尤其适用于干货类文章。
另外,分论点也可以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以及正反对比的关系。
我之前看过的文章《大学生,如何在毕业前攒下8万块?》就是总分总文章的例子。
‖ 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是指文章各个素材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各部分内容之间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先讲谁,后讲谁,是没有区别的?
并列式的文章结构是自媒体中最常见的写作方式,尤其适用于讲故事。很多10w+的文章通常是写3个故事,3个故事之间是并列的。每个故事加上自己的思考,在结尾的时候总结几个金句,升华主题,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就是:3个故事+评论。评论可以穿插在故事与故事之间,或者也可以直接在文末进行升华,由故事来引出道理。我们小时候所看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都是通过讲故事来阐明一个道理的, 且道理一般放在文末。
并列结构特别适合写情感类的文章,或者是通过讲故事来阐述道理的文章。
‖ 递进式结构
文章的内容逐层深入,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深入,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一是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会意。再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 正反对比结构
正反对比结构,我们就读一篇对比结构的文章《做不喜欢的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2、逻辑混乱怎么办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章逻辑混乱,那么你可以在写作之前,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先思考好文章的框架,然后再下笔。
①列大纲
在下笔之前,可以通过列大纲的方式,先在A4纸上列出文章的大纲,再开始动笔写文章。
②A4纸列素材法
在A4纸上列出所有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再筛选出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合并同类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这篇文章。
③思维导图法
写文章之前,先把文章的大纲用思维导图画出来,然后在写作时。根据思维导图填充内容。
但有些人,如果先列出大纲写作,会觉得无法下笔。对于这样的写作者,可以先用自由写作的方式写好初稿,然后在修改的时候再来调整文章的逻辑顺序,使段落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
写完文章后,在修改时可以思考下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逻辑框架来写的,可以调整段落之间的顺序,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
修改时,可以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整理文章的内容,如果你的思维导图的结构非常清晰,说明你的文章结构也是比较清晰的,如果很难用思维导图来总结文章内容,则说明文章的逻辑比较混乱,你应该重新调整文章的顺序。另外,有时候自己看不出问题来可以发给朋友阅读,让朋友看你的文章结构是否清晰,让他给你的文章提建议。
即使在写作时没有套用逻辑框架,在修改时仍然可以调整文章顺序,让自己的文章符合某一种逻辑顺序。
3、段落之间的衔接
文章的骨架除了整体部分要符合特定的框架以外,部分之间的衔接也要顺畅。文章段落衔接好了,才能前后连贯构成整体。
段落之间的衔接,也叫“过渡”。过渡是指体现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等各种衔接关系的形式或手段。它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中前、后相关的两个段落或层次上下连贯,文脉相通。必要的过渡了强化文章的逻辑性和层次感,使结构更加严谨。
具体怎么来过渡??我们来学习以下4种段落衔接方式。
第一,用词语过渡。
关联词过渡,如表示转折的:然而、但是、可是、不过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等。表示承接的:于是等。表示总结的:由此观之、综上所述等。用这些关联词可以链接段落之间的关系。
用序数词过渡。比如,采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过渡。常见的表示顺序的词语还有首先、其次,或者首先、然后、接着等。
第二,用句子过渡。
用提示句过渡。
用设问句过渡。
用重复句过渡。
用承上启下句过渡。
第三,用过渡段过渡。
过渡是指文章上、下两段中间设置一个过渡段,承上启下,衔接自然。这种方式在文章中运用最频繁,也是文章结构最紧凑的一种方法。
怎样设置过渡段?一般过渡段是前几段文字的总结,加上后几段文字的总结。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快速并巧妙地文中设置一个过渡段,让文章结构清晰,衔接自然。
第四,用小标题过渡。
用小标题过渡是自媒体写作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方式。大部分自媒体文章都是用小标题方式过渡的。
4、开头和结尾照应
除了过渡,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都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作“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3种:首尾照应、文题照应、前后照应。以我们非常熟悉的课文《小橘灯》为例,这3种方法在《小橘灯》中都有范例。
第一,开头和结尾照应。
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写道“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结尾呼应开头的“十几年以前的事了”,以及“春节前一天的下午”。
第二,文题照应。
文章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小橘灯》。比如,文章第五段的“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和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小姑娘掰开橘子制作小橘灯的动作,第九段的“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和第十段的“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橘灯,便问我从哪里来。”都在呼应题目《小橘灯》。
第三,文章前后照应。
比如,第二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三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二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十一段叶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小橘灯》行文处处照应,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
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学会这3种照应方式。让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